巴西大豆价格对中国猛涨,国内买家一合计,突然集体暂停新订单,直接把巴西和美国的粮食市场玩成了“心理战”。你以为只在菜市场砍价才讲究“时机”?国际贸易里,哪怕是大宗商品,也得讲究“会熬”。有时候,谁先按下暂停键,谁就能把主动权攥得更紧。 2025年五月份之后,我们几乎就没从美国进过一船大豆,这缺口一下子就被巴西补上了。 今年前九个月,我们从巴西进口的大豆占了总进口量的八成多,巴西那边一看这情况,心态就变了。 按理说巴西大豆品质其实比美国的略差一点,蛋白质含量和油分都普通些,过去全靠价格便宜抢市场。 可今年不一样了,他们瞅着中国没了美国这个选项,又遇上南部主产区干旱导致产量降了点,港口还因为雨季前物流拥堵,运输成本涨了不少,干脆就坐地起价。 十月初的时候,巴西港口的大豆报价比国际期货价高出快三美元,换算成到岸价,从四月份的三千八百块一吨飙到了四千二,部分品种还破了三年新高。 更离谱的是,这价格已经超出了国内加工企业的成本线,不少油厂一算账,加工一吨豆粕得亏五十块,这生意没法做。 就在巴西那边觉得我们非买不可的时候,国内买家直接按下了暂停键。 中粮、益海嘉里这些主要进口企业,十月份几乎没给巴西下新订单,累计暂停的量差不多有一百八十万吨,相当于巴西每月对华出口量的七成。 这一下可把市场整懵了,巴西出口商刚开始还硬挺着,说港口库存不多,不怕没人买,结果没几天就有人主动找过来谈降价,巴拉那瓜港的报价已经比上旬回落了十八美元一吨。 其实我们敢这么干,是因为手里的底牌早就备足了。 首先是库存够硬,全国港口和油厂的大豆库存加起来有一千七百多万吨,比去年同期多了不少,足够支撑国内几个月的需求,就算暂时不进口也出不了问题。 而且国家还有战略储备,真要是市场紧张了,随时能投放出来稳价格,这底气可不是凭空来的。 更关键的是,我们早就没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这些年一直在推进进口多元化,巴西涨价的档口,阿根廷那边立马送来了橄榄枝。 阿根廷今年大豆产量能涨百分之五,还取消了出口税,报价比巴西低三四十美元一吨,我们48小时内就敲定了一百三十万吨的订单,十一月份就能装船。 俄罗斯那边,今年前九个月对华出口大豆涨了百分之二十二,远东的新豆子十一月中旬就能发运,而且中俄优化了通关通道,运输时间从二十天缩到十二天,成本还降了百分之十五。 这些替代货源一上来,巴西的垄断地位瞬间就松动了。 还有个隐藏的变量是美国,美国大豆现在的到岸价其实比巴西还低,就是关税让成本高了点。 可美国豆农早就急得跳脚了,中西部的粮仓都堆不下了,十月中旬伊利诺伊州一个大粮仓直接因为超负荷坍塌起火,损失惨重。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他们今年对华大豆出口几乎归零,农民损失都快六十亿美元了,农业协会天天在国会门口游说,要求重启对话。 这时候只要中美贸易谈判有点进展,美国大豆一进来,巴西的高价立马就撑不住了。 只要我们有规划、有储备、有替代,就能把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 从战略储备到进口多元,再到科技替代,每一步都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布局,现在这些布局终于显现出效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