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发现打坦克没用,打火炮没用!俄罗斯越打越聪明,要打就打让乌军最痛苦的目标。俄军西部军区一昼夜摧毁乌军48个无人机指挥所! 最近这段时间,俄军在战场上的打法有了明显变化。 以前人们提到俄军作战,想到的都是重炮密集轰炸、坦克车队推进,可是真要落实到现在的前线,他们发现打坦克打火炮都变得“性价比不高”,因为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而取得的成果越来越有限。 真正让俄军头疼的不是乌军那层防线,而是背后那些看不见的无人机控制中心。 于是俄军干脆转了思路,不跟乌军硬拼装甲,也不再执着突破防线,而是直接对准乌军的“眼睛”动手——无人机指挥所。 就在几天前,来自俄罗斯国防部的信息显示,西部军区的部队在短短一昼夜内摧毁了乌军48个无人机指挥所。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无人机已经成了前线的标配。 乌克兰一开始主要靠北约提供的改装零件,把民用无人机拼装成战场武器,用来侦察、引导火炮打击,或者直接作为“自杀式无人机”去撞目标。 这种打法成本低、效果好,成为乌军在战场上的一大优势。 俄罗斯在战争早期对此有些被动,不过现在局势明显变了。 俄军经过两年多的实战,总结出了针对性的战法,他们意识到,乌克兰的无人机体系不是单点依赖,而是有一整套通信和指挥网络,分为中控站、分发站、前线驾驶员终端。 如果直接摧毁这些节点,比击落几百架无人机更能让乌军瘫痪。 俄军这次集中打击无人机指挥所的行动,其本质就是一场“外科手术式”的系统打击。 7月中旬,俄国防部公开的视频显示,他们通过航空炸弹和导弹,摧毁了乌军一处临时部署点以及无人机指挥所,说明针对无人机的精确打击已经成为常态。 到了9月,俄军又宣布摧毁了乌克兰的无人机操作员培训中心,这一步更是直指乌军后勤体系,等于断了对前线无人机的增援与补充。 在这场对抗中,俄罗斯开始出现一种很明显的趋势:他们不再盲目追求攻占某个阵地或打爆多少辆坦克,而是学会用有限的资源换取更大的战略收益。 比如最近俄军集中使用的增程滑翔炸弹,就是用旧时代的航空炸弹加装滑翔套件和卫星制导模块,投得远、打得准,还能避开乌军防空网。 这种武器配合无人机侦察打击联动,效果被俄方称为“极高性价比”。 西方军事分析甚至承认,这种组合模式让俄罗斯能在不消耗昂贵导弹的情况下,对乌军实施持续压制。 俄罗斯开始更聪明地打仗,他们构建的联合打击链,往往会先派无人机群出动,干扰和消耗乌军防空系统,然后再用低成本炸弹打击战术目标[。 从结果来看,乌军的防空资源一次次被诱发,真正的高价值资源暴露在后续攻击里。 近期俄军在顿涅茨克、哈尔科夫方向的空袭都出现了这种模式,有时夜间一波无人机,一波滑翔炸弹,配合起来几乎让乌军防不胜防。 西方分析认为,俄军正在形成以成本控制为导向的新作战思维。 这种思维对乌军打击极大,因为乌克兰当前的无人机制造和维护成本仍依赖外部援助,没有稳定的后端支持,其无人系统运行效率正在下降。 俄军趁势精准压制指挥中心,就等于直击对方命脉。 这种思维的根源在于,通过实战不断完善指挥链路,从昂贵的传统打击体系转向高效的无人化、智能化、低成本打击。 未来无论冲突如何演变,这种精准化、智能化的作战方式,都将成为现代战争的新范式,这个趋势,可能会成为未来大国军事发展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