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视台一档节目因恶意剪辑造谣中国人吃乌鸦而受到其国内新闻伦理监察机构处理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媒体伦理失范的问题,更深刻地揭示了信息传播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文化误解与个体伤害。 2025年3月24日,日本电视台深夜综艺节目《月曜夜未央》(亦译作《周一开始便熬夜》)在播出名为“给今春进京人的建议”的街头采访环节时,对一位中国女性的发言进行了恶意剪辑。这位来自广州的女性受访者原意是分享对东京生活观察。她提到东京乌鸦很多,并举例说衣架曾被叼走随后在另一个独立话题中,她谈到鸽子,提及中国人会吃鸽子(如乳鸽),并开玩笑说被煮掉吃完了。然而,节目组将这两段毫不相干的陈述刻意拼接,并在播出时配以在中国街头几乎见不到乌鸦,因为都被人吃掉了、总之就是煮一煮吃掉,就没了等误导性字幕。节目主持人随后对此番被扭曲的乌鸦论表现出轻蔑和嘲笑,进一步加剧了误导效果。 节目播出后,迅速引发了争议。这位中国女性受访者随即遭受了日本网民的侮辱和网络暴力,攻击目标甚至包括其外貌和口音。她本人事后也通过社交媒体澄清,自己从未发表过如节目所呈现的言论,并对节目组的剪辑行为提出抗议。面对舆论压力,日本电视台于3月27日在官网以中日双语发布道歉声明,承认该女性从未说过中国人吃乌鸦,制作团队的恶意剪辑完全歪曲了其本意,并称此为电视媒体不可饶恕的错误。2025年10月21日,日本放送协会的新闻伦理监察部门(或称日本放送伦理及番组向上机构,BPO)发布了关于此事件的调查报告。报告认定日本电视台该节目的做法违反新闻伦理或违反媒体伦理 调查报告指出,节目组的行为是任意篡改采访内容、制造虚假信息,其目的是为了让节目‘更有笑点、更有趣’但结果却是让观众对他国文化产生误解,并且“明显缺乏对他国人士情感的尊重”。BPO在报告结尾要求日本电视台对虚假新闻作出整改处理,杜绝此类伤害采访对象并制造虚假信息的行为。日本电视台方面随后在官网发表声明,表示将认真对待BPO提出的意见,致力于强化防止类似事件再发的机制,并加强员工与制作团队的培训。 乌鸦在不同文化中寓意不同。在一些文化语境中可能带有负面联想,但在日本文化中,乌鸦常与神谕、祥瑞相关联。节目利用这种文化背景制造吃乌鸦的猎奇话题,更容易引发特定文化背景观众的误解甚至反感。媒体在涉及跨文化报道时,本应秉持审慎和尊重的态度,促进理解,而非利用差异制造冲突和噱头。调查显示,节目导演进行恶意剪辑的动机是让节目更有笑点、更有趣。这暴露出在某些媒体运作中,娱乐性被置于真实性、准确性和对个体基本尊严的尊重之上。当追求笑点可以凌驾于事实之上,甚至不惜以歪曲他人言论、伤害受访者为代价时,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伦理底线便已失守。这种为了娱乐效果而无视真相与尊严的做法,最终损害的是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在此次事件中,那位无辜的中国受访者成为了最直接的受害者。她因节目的不实呈现而遭受网络暴力,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干扰。这警示我们,媒体的不负责行为会对具体的个人造成真实而深刻的伤害。事后即便机构道歉、监管介入,对当事人已造成的心理创伤和负面影响往往难以完全消除。 日媒造谣中国人吃乌鸦被处理事件,从一桩令人啼笑皆非的媒体造假案例,最终发展成为一次深刻的媒体伦理警示。它清晰地表明,无论是出于娱乐还是其他目的,任何对事实的恶意扭曲和篡改都是不可接受的。对于公众而言,在面对跨文化信息时,保持批判性思维,不轻信、不盲从,主动探寻信息源头和完整背景,是抵御虚假信息、促进文化间真诚理解的重要一环。媒体的公信力源于对真相的坚守,而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则需要各方共同维护对事实的尊重。
日本电视台一档节目因恶意剪辑造谣中国人吃乌鸦而受到其国内新闻伦理监察机构处理的事
有点眉目
2025-10-24 11:01: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