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正式宣布 10月21日,美国eVTOL巨头Archer Aviation正式宣布,已与大韩航空签署合作协议,计划联手将空中出租车推向韩国市场,协议里还藏着最多100架飞行器的潜在订单。这波操作直接把全球低空经济的竞争热度拉到新高。 此次合作的核心机型是Archer的“午夜”(Midnight),这款五座倾转旋翼机专为短途出行设计,1名飞行员能载4名乘客,针对32公里左右的航段优化,充电10分钟就能续飞,离地600米飞行时噪音仅45分贝,比直升机安静太多 。更关键的是,Archer在美国佐治亚州的量产工厂正加速建设,和Stellantis合作的工厂初期产能就达每年650架,完全能跟上订单需求。 选择大韩航空绝非偶然。作为韩国最大航司,它刚完成与韩亚航空的整合,国内市场份额超50%,手里握着成熟的航空运营经验和枢纽网络。而韩国政府早有布局,2020年就敲定2025年实现空中出租车商用化的目标,连SK电讯都在押注5G赋能自主飞行 ,政策与基建的土壤已经备好。 Archer CEO Adam Goldstein直言,大韩航空的专业能力是合作关键,他们要把“午夜”机型植入这个重要市场。不过赛道上早已挤满玩家,中国的亿航智能几年前就拿到韩国首张载人适航证并完成首飞,全球31家重点企业里,复合翼与倾转旋翼路线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 。 说到底,这是场“技术+资源”的博弈。Archer有量产能力和专利储备,刚花2100万美元收购对手300项专利;大韩航空有本土运营优势,韩国有政策托底。但适航认证的最后关卡、起降站点的建设速度,仍是绕不开的坎。 空中出租车不是概念噱头了,2025年很可能成为商业化元年。这场竞争里,没有绝对的赢家,能把技术落地成普通人用得起的服务,才是真的抓住了未来出行的命脉。 对此各位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