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马来西亚工贸部宣布 2025年10月22日,马来西亚贸工部突然宣布:欢迎外国公司来合伙挖稀土,本国储量1610万吨,但自己缺技术,只能和外国公司一起开发! 这1610万吨稀土可不是普通矿产,全球排名第六的储量里藏着宝贝——17种稀土元素样样齐全,尤其是电动车、风电设备急需的重稀土,在国际市场上堪比“软黄金”。可马来西亚手里的“金饭碗”端得并不稳,挖出来的原矿只能低价卖出,加工环节的高附加值全被别人赚走,这背后藏着多年的技术隐痛。 两年前马来西亚就试过“资源换技术”,先是找中国谈合作,想要全套分离提纯技术,没成想中国早把稀土萃取工艺列为禁止出口名单,只愿帮建提炼厂不愿转让核心技术。转头找澳大利亚莱纳斯联手,砸10亿澳元建的工厂却爆了雷:提炼出的稀土杂质超标20多倍,纯度连中国的零头都不到,还把关丹港的河水染黄了,居民举着检测报告堵在厂区抗议,最后只能草草收场 。 现在全球稀土格局早变了味。中国握着4400万吨储量,占全球近一半,更垄断了90%以上的冶炼加工能力,分离纯度能到99.99%,光专利就占了全球85%。美西方急着搞“去中国化”供应链,美国给莱纳斯砸2.58亿美元补贴,让它在马来西亚产重稀土,可折腾半天,产出的氧化镝还是得送回中国加工成磁材。马来西亚心里门儿清,想摆脱“卖原矿”的命,还得找真正有技术的玩。2023年马来西亚就禁了未加工稀土出口,逼着外资把工厂建在本地,现在抛橄榄枝,明着是找技术伙伴,暗着是想在中美欧之间找平衡——既想沾中国技术的光,又不想得罪给补贴的美国。可现实是,西方技术过不了关,中国又守着技术底线,想两头讨好没那么容易。 在我看来,马来西亚的困境是资源国的典型难题:握着稀缺资源却没话语权。它想要的是“产业链升级”,可核心技术从不是用矿能换的——中国的分离技术是几十年研发攒下的家底,光萃取剂分子结构就有七百多种变量,哪能轻易放手。这场合作最终大概率是“中国出技术加工、马方出资源分利”的模式,想跳脱“资源依附”,马来西亚还差着技术积累的火候。 网友热评: 1. “之前跟澳大利亚合作搞出污染,现在又找外资,没有中国的技术,这1610万吨还是堆废土。” 2. “美西方喊着‘去中国化’,结果莱纳斯的重稀土还得送中国加工,技术壁垒不是吹的。” 3. “马来西亚禁原矿出口是想留利润,可没技术留得住吗?最后还得看中国脸色。” 4. “重稀土那么金贵,要是合作再搞砸污染环境,可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稀土出口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