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阎锡山等14人,乘坐的飞机,遇寒流无法上升,陈立夫劝阎锡山:“你的十几箱金条,超载了,飞机需减重。”谁知,阎锡山的做法,让陈立夫非常恼火。最终,他只能在不通电的荒郊终老。 阎锡山出生在1883年的山西五台县,早年家境一般,父亲经营钱庄,他从小帮忙打理生意。1902年考入山西武备学堂,1904年赴日本留学,进入东京振武学校,后转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步兵科。1909年回国,加入同盟会,在山西新军中推动革命活动。1911年辛亥革命时,他领导太原起义,担任山西都督,从此控制山西长达38年。期间,他推行多项政策,如兴修水利、推广蚕桑、禁烟等,试图稳固地方势力。1927年加入国民党,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参与北伐。抗日战争中,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山西战场。1949年担任国民党行政院长,负责西南防务。 陈立夫1900年生于浙江吴兴,早年就读北洋大学采矿系,1923年赴美匹兹堡大学获硕士学位。1925年回国,加入国民党,与兄长陈果夫领导CC系。1926年起任蒋介石秘书,1928年后担任组织部长、教育部长,推动国民党内部建设和教育改革。1949年任政务委员,参与撤退事务。 阎锡山统治山西期间,发展了地方经济,如建立太原兵工厂、生产军火,还创办银行和实业公司。这些举措让他积累了大量资源,但也导致地方资源集中。1949年太原失守后,他从太原逃到南京,再到上海和成都,携带了从山西带来的财产,包括金条。这些金条是其多年经营的积累,用于维持生活和势力。 1949年12月9日,阎锡山与陈立夫等14人从成都凤凰山机场登机。飞机起飞后遇寒流,机翼结冰,无法上升。飞行员紧急降落,检查发现货舱数十箱金条造成超载。陈立夫确认箱子内容后,指出需减重。阎锡山选择留下几名随从,金条不动。此举让陈立夫不满,但飞机减重后成功起飞,抵达台北。 到台湾后,陈立夫向蒋介石汇报事件。蒋介石对阎锡山失去信任,仅安排其为总统府资政,无实权。阎锡山的金条未能保障生活,同僚索要,以揭发其山西时期行为要挟。他陆续拿出金条应对。 1950年,阎锡山移居台北郊外菁山,那里无水电,他住简陋木板房。日常简单,金条渐减,用于生活和应付来访者。他书写回忆录,听京剧。1960年5月23日,因心脏病去世,享年77岁。葬礼简单,仅亲信出席。 阎锡山早年从日本留学归来,就开始在山西军界活动。他推动新军改革,1911年起义后,逐步排除异己,巩固都督地位。1920年代,他发展山西经济,修建铁路、开办煤矿,试图自给自足。抗日时期,他联共抗日,但1939年晋西事变中,其部队与共产党冲突,导致损失。1945年后,内战中其势力收缩,仅剩太原等地。 陈立夫在国民党内以组织工作闻名,他推动中统局建立,负责情报。1940年代,任教育部长时,推行大学区制度,内迁高校到后方。1949年,他参与国民党高层决策,包括撤退计划。 阎锡山在山西的统治以军阀作风为主,他推行村政制度,控制基层,但也带来负担。1949年逃亡时,他已失去山西基地,携带的金条成为最后依仗。这些金条据说是从山西银行和实业中积累,数量可观,但也暴露其贪婪一面。 飞机事件中,凤凰山机场形势紧急,解放军逼近。飞机DC-3型,载人有限,超载直接威胁安全。阎锡山坚持带金条,抛弃随从,此决定反映其优先财产而非人情的作风。陈立夫作为监视者,对此不满,影响了阎在台湾的地位。 抵达台湾,阎锡山短期主持政务,但很快被边缘化。资政职位仅名义,他转而隐居。菁山生活艰苦,他与部下开荒种地,试图自给。金条虽多,但不断被消耗,用于维持小圈子。 阎锡山晚年专注写作,完成多本著作,如宣传其哲学观点。他避免卷入台湾政争,保持低调。1960年病逝前,他回顾一生,但未见悔意。葬于阳明山,墓地简单。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逝世,他的妻子曹秀清电告蒋经国,希望蒋经国能够允许
【4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