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国军上将陈仪被押去刑场,监刑的蒋鼎文给他送来酒菜,陈仪怒斥:“不必了,若念旧情,给个痛快,子弹往头上打!”谁知,这句话竟让背叛者汤恩伯遗臭万年。 陈仪出生在1883年的浙江绍兴,早年就去了日本士官学校念书,那时候他跟蒋介石是同学,一起学军事。毕业回国后,他投身军界,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他在浙江帮着推翻清廷,当上了都督府的军官。陈仪这个人办事稳当,很快就升了职,1920年代初他当上浙军第一师师长。那时候他注意到一个叫汤克勤的年轻人,这小子家境穷,但有股子劲头。陈仪觉得他有潜力,就安排他进武备学堂读书,还自己掏腰包帮他。汤克勤后来改名叫汤恩伯,就是为了报答陈仪的知遇之恩。陈仪不光是资助,还亲自教导汤恩伯军事知识,让他一步步往上爬。 汤恩伯1926年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直接进了陈仪的部队,当参谋。陈仪那时已经加入国民党,参加北伐战争,带着部队打了不少硬仗。汤恩伯跟着学,很快就显露出能力,1930年代他升得快,当上了军长。陈仪自己也一路高升,1934年当上福建省主席,管着地方政务,还推行了一些改革,比如整顿税收和教育。汤恩伯在那时候已经是国民党军里的重要人物,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指挥部队在华北打日军,参加过台儿庄战役,虽然战绩有争议,但名气上去了。陈仪和汤恩伯的关系一直很近,陈仪多次在蒋介石面前帮汤恩伯说话,汤恩伯也公开认陈仪为义父,两人像一家人一样来往。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仪1945年被派到台湾,当行政长官,负责接收日本的财产和重建工作。那时候台湾刚从日本手里拿回来,乱成一锅粥,陈仪带队处理了很多事,但也惹了不少怨言。汤恩伯继续在大陆带兵,1948年陈仪又回大陆,任浙江省主席,汤恩伯那时是京沪杭警备总司令,负责守长江一线。两人合作紧密,汤恩伯还帮陈仪调兵调枪。国民党当时形势不好,长江防线摇摇欲坠,陈仪开始动摇,觉得国民党撑不住了。汤恩伯的部队也在前线吃紧,但陈仪相信他们的旧交情,觉得能拉他一把。 1949年初,国民党在大陆败局已定,陈仪作为浙江省主席,看到长江防线快守不住了,就写信给汤恩伯,劝他带着部队起义,转投对岸。信使带着密信出城,没走远就被宪兵抓了。汤恩伯拿到信后,没犹豫,直接上报给了蒋介石。蒋介石一看这事,马上免了陈仪的职,还下令软禁他。2月份,陈仪去上海找汤恩伯想当面谈,进了汤恩伯的官邸,警卫直接上手抓人,把他铐起来押走。陈仪被送到码头,上军舰直奔台湾。4月到台湾后,先关在基隆的牢房里,每天就简单饭菜,他也没闹腾,就那么待着。5月军事法庭开审,以通匪罪判他死刑,整个过程没拖泥带水。 6月18日早上,陈仪被押到台北刑场。监刑的是蒋鼎文,这人跟陈仪早年有过节,后来和好了。蒋鼎文让人端来酒菜,当断头饭,陈仪直接拒绝,说了那句有名的话。枪响后,这话很快就传开了,国民党军里的人议论起来,都说汤恩伯太不地道,出卖了恩师。汤恩伯因为这事,在内部名声臭了,虽然他举报避过了麻烦,但大家看他眼神都不对,从此被贴上背叛的标签。陈仪的死,让汤恩伯在军中抬不起头,成了他一辈子的污点。 陈仪死后,尸体运到台北六张犁公墓,棺木就搁在那儿,周围长满杂草,没人管。一直到1956年,才有人偷偷竖了块木板当墓碑,上面刻了点字。汤恩伯撤到台湾后,当了战略顾问,平时处理些文件,没啥实权。1954年他肝癌犯了,身体不行了,申请去日本治病。蒋介石只批了300美元的医药费,汤恩伯坐船去了东京,住进庆应义塾大学医院。医生检查发现癌细胞扩散得厉害,手术也没救回来,他就那么走了。骨灰用青天白日旗盖着,运回台北安葬,送葬的人不多,稀稀拉拉的。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逝世,他的妻子曹秀清电告蒋经国,希望蒋经国能够允许
【4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