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球都停止出口粮食,中国能否自给自足?就这么说吧,中国停止粮食供应,全球至少

史鉴奇谈 2025-10-22 14:04:49

如果全球都停止出口粮食,中国能否自给自足?就这么说吧,中国停止粮食供应,全球至少饿死10%的人口。   先直接亮答案,全球都停止出口粮食,中国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稳稳守住基本盘。那些说“中国停止粮食供应全球至少饿死10%人口”的说法,先不论逻辑反不反常识,单看中国粮食的真实家底就站不住脚。   咱先摆硬数据,202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突破1.39万亿斤,这已经是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水稻、小麦、玉米这三大主粮,自给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小麦和水稻更是基本实现完全自给。也就是说,就算关上国门,中国人的主粮饭碗也端得牢牢的。   可能有人会问,那大豆、玉米这些不是还进口吗?确实,中国每年会进口不少大豆,但那主要是用于榨油和饲料,并非直接吃的主粮。   而且这些年中国一直在推进大豆扩种计划,2024年国产大豆产量已经连续三年突破2000万吨,进口依存度从之前的90%降到了82%,就算完全不进口,通过调整饲料结构,比如增加杂粕、薯类的使用,也能把影响降到最低。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粮食储备体系,这可是全球最大的粮食储备库。国家层面的政策性粮食储备加上地方储备,足够全国人民吃一年以上。   光是2024年底,全国小麦、稻谷的库存就够全国消费10个月以上,玉米库存也能满足半年多的需求。这些储备粮就像压舱石,就算遇到极端情况,也能保证粮食市场不出现大的波动。   中国的耕地红线也守得死死的,18亿亩耕地红线从未突破,而且高标准农田建设一直在推进,到2024年底已经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这些田块集中连片、旱涝保收,亩产比普通农田高10%到20%,抗灾能力也强得多。去年河南、山东遭遇罕见旱灾,高标准农田里的小麦照样实现了丰收,这就是硬实力。   农业科技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早就突破了1500公斤;   玉米方面,李登海团队的紧凑型杂交玉米亩产也超过了1000公斤。现在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62%,良种覆盖率超过96%,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率超过73%,这些都让中国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有了底气。   再说说节水农业和盐碱地改造,中国在这方面的成果也很亮眼。西北干旱地区推广的滴灌、喷灌技术,让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了30%以上;   盐碱地治理更是实现了从“不毛之地”到“丰产田”的转变,截至2024年,全国已经改造盐碱地超过1500万亩,其中不少地块种上了水稻、小麦,亩产都能达到千斤以上。   反观“中国停止粮食供应全球至少饿死10%人口”的说法,简直是本末倒置。中国是粮食进口大国,每年进口的粮食主要是大豆、玉米等,而非出口国。   全球粮食贸易中,主要的出口国是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中国在全球粮食出口中的占比不足2%,就算中国停止出口,对全球粮食市场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而且中国一直是全球粮食安全的积极贡献者,这些年通过南南合作,向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农业技术援助,帮助他们提高粮食产量。   比如在非洲,中国农业专家帮助当地培育的杂交水稻品种,亩产比当地品种提高了2到3倍,解决了数百万人口的吃饭问题。   退一万步说,就算全球真的停止粮食出口,中国还有应急保障机制。国家早就制定了《粮食安全保障法》,明确了在特殊情况下的粮食调配、供应方案。   从2020年疫情初期就能看出来,当时全球粮食市场出现波动,中国粮食市场却稳如泰山,粮价平稳,供应充足,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现在中国的粮食生产还在向更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   优质稻、强筋小麦、专用玉米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绿色有机粮食的产量也在逐年增加。同时,中国还在推进粮食全产业链发展,减少浪费,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在拧紧“粮袋子”。   所以说,全球停出口粮食,中国完全能自给自足。那些唱衰中国粮食安全的说法,要么是对中国的实际情况不了解,要么就是别有用心。   中国用不到全球10%的耕地,养活了全球近20%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也足以说明中国粮食安全的底气有多足。

0 阅读:5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