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位乞丐背着装有100万现金的包裹走进银行存钱。银行行长亲自在VIP室接待

炎左吖吖 2025-10-22 09:54:24

上海,一位乞丐背着装有100万现金的包裹走进银行存钱。银行行长亲自在VIP室接待了他,递了杯茶问:“先生,您这 100 万,是怎么攒下来的?” 2023年,上海某银行VIP室里,一个背着蛇皮袋的乞丐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他掏出银行卡要求存款,柜员查账后倒吸一口凉气,账户余额100万。 “您这钱、怎么攒的?” 乞丐笑了笑,没说话。 不一会,行长亲自接待,递茶时忍不住问。 乞丐喝了口茶说:“没正经生意,就爱跟人打赌,从没输过。” 行长撇撇嘴:“赌能赌出100万?我是不信。” 就这样一场改变认知的赌局就此展开。 行长不信邪,当场应下赌约:“赌什么?” 乞丐指了指他的椅子:“赌明天早上,您左边屁股上会冒出块巴掌大的胎记。没胎记,100万归我;有,我白给您。” 行长乐了:“我自己的屁股我还不知道?这赌局我赢定了!” 第二天,乞丐带着律师准时出现。 行长信心满满拉下裤子,左屁股光溜溜,连颗痣都没有。 行长得意:“100万,拿来。”行长得意。 律师却突然哭了:“我跟他赌了200万!我说您绝不会心甘情愿脱裤子让外人看,我输了!” 行长懵了,乞丐拍了拍他肩膀:“赚钱哪靠埋头苦干?得算透人心。” 其实,这场赌局的玄机,不在“胎记”,在人性弱点。 行长觉得“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忽略了“观察盲区”,没人会天天盯着自己屁股看。 律师想“证明自己聪明”,主动跳进“对方必然犯错”的陷阱。 乞丐没花一分钱,只用两个赌局,赚走300万。 这不是运气,是用“思维”撬动了资源。 男人没把钱存进银行,反而钻进了巷口的“老周烧烤”。 老板娘看他可怜,递了串烤羊肉,他却盯着满店的冷清叹气:“你缺的不是手艺,是让顾客‘愿意掏钱’的钩子。” 他教老板娘搞了个“疯招”。 消费满3000元,直接返3000元现金。 老板娘瞪眼睛:“这不亏死?” 男人笑:“成本才1000块,你净赚2000,还赚了人气。” 又加了个“单手抓啤酒”,消费满200,抓多少瓶送多少瓶,抓不住算老板娘的。 结果第一天,年轻人为了“赌手气”挤破了门,拍视频发朋友圈说“这家烧烤店能白嫖”。 一周后,店成了网红打卡点,有人专程从浦东开车来“抓啤酒”。 一个月后,老板娘的日均营业额从3000涨到1.2万,纯利润翻了5倍。 这时候她才懂了男人的“赌局”从不是魔术,是用“占便宜”的爽感、“游戏化”的参与感,勾住人性里“想赢”的欲望。 乞丐的两场“小试牛刀”,藏着一套戳中商业本质的逻辑。 不是自己拼到死,而是设计规则让别人主动参与,用自己的优势补别人的短板。 8年前,一家叫百果园的水果企业,把这套逻辑用到了极致。 当时的水果行业像个“死循环”。 夫妻店凌晨4点爬起来去批发市场,4块钱一斤进苹果,卖6块,赚2块还得担“烂一筐赔一筐”的风险。 再加上大品牌拼低价,最后全行业利润连进货钱都赚不回来。 百果园的创始人没跟着打价格战,反而蹲在夫妻店门口算账:“他们缺的不是努力,是‘不用早起、不用担损耗、还能多赚钱’的系统。” 于是百果园抛出了让同行瞠目结舌的合作条件。 零加盟费,给你配“赚钱工具包”。 你出80%的钱,我出20%的人力。 大区经理帮你选址,片区经理教你经营,甚至连装修队都给你找好。 最狠的是“兜底承诺”前。 三年亏了,公司扛着。 更妙的“利润分配”,把“成本”变成“合伙分红”。 有人问:“百果园赚什么?” 其实,赚的是“系统的钱”。 前台,门店70%的利润分给出资的店长、大区经理,他们不是“员工”,是“合伙人”,为自己干活。 中台,27%给区域物流、营销团队,他们的工资和“门店销量”挂钩,不用催,自己会想办法降成本; 后台,3%给总部财务、人事,他们的成本卡得死,年营收200亿,后台只能花6亿,多花一分都没有利润。 更关键的是,百果园早跳出了“卖水果赚差价”的赛道。 买水果是现金交易,给供应商却有一个月账期,200亿的流水,能沉淀20亿“无息资金”。 用这笔钱,百果园承包了天水苹果园、山东樱桃基地,升级种植技术后定向收购,把拿货价压到3块钱一斤还赚钱。 等门店多了,百果园又成了“渠道商”,把优质水果卖给电商平台,赚“品牌溢价”。 这不是“卖水果”,是把自己变成“水果行业的赋能平台”,赚B端看不到的“系统钱”。 乞丐的“赌局”,百果园的“赋能”,本质上是一回事。 找到别人缺的东西,设计一套规则,让别人主动用他们的资源参与进来,你赚更后面的“体系钱”。 其实,这个世界最赚的生意,从来不是“我干”,而是“让别人帮我干,还感恩我”。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经商必读:如何设计长期赚钱的商业模式?)

0 阅读:66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