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心急如焚,迟迟等不到中方表态是否参会!说白了,韩国这次的APEC峰会对中国

当永安 2025-10-20 15:53:58

李在明心急如焚,迟迟等不到中方表态是否参会!说白了,韩国这次的APEC峰会对中国进行了邀请,但中国并没有直接地给予答复。毕竟,是韩国率先对九三阅兵进行怠慢,因此不需要太给韩国面子。本来韩国就没有给我们面子,而且也没必要这个时候去见特朗普。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与他们保持距离,让他们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实话,这事要放在几年前,韩国还真没这么焦虑。那时候中韩关系正热乎着,贸易来往密切,文化交流频繁,甚至韩流在中国还挺吃香。 可偏偏这几年,韩国的“姿态”越来越奇怪。一边喊着要和中国搞合作,一边又跑去和美国眉来眼去。 什么“芯片四方联盟”“印太战略”这些事,韩国都冲在前头,生怕美国不点它的名。现在好嘛,想让中国捧场,结果中国这边一句“我再考虑考虑”,直接让韩国人原地破防。 其实中国这次的“沉默”,才是真正的外交艺术。很多人以为不回应是没态度,其实这恰恰是最有分量的态度。你想想,一个国家要是连情绪都直接摆上桌,那就是情绪化; 但像中国这样,既不拒绝也不答应,让你自己琢磨去,这才叫分寸。尤其是面对韩国这种“摇摆型”国家,沉默,比千言万语更让人心慌。 韩国这几年在中美之间的姿态,说好听是“两头兼顾”,说直白点就是“脚踩两只船”。经济上离不开中国,政治上又舍不得美国的“保护伞”。 问题是,美国不可能真替韩国扛事,中国也不会被动地被利用。结果就是,韩国自己两头都没讨到好。 美国一看你不彻底听话,嫌你半吊子;中国一看你反复横跳,也懒得搭理。这种局面,真是自己作出来的。 还记得2015年中国举行九三阅兵那年吗?各国领导人纷纷出席,唯独韩国的态度最“特别”,该派人不派人,该表态不表态,一副“要来又不敢来”的样子。 那时候的韩国政府,想着既要对中国“礼貌”,又不能得罪美国。结果呢?礼貌没显出来,反而显得小家子气。现在李在明再想修补关系,恐怕中国也得先看你表现。毕竟,有的关系,不是靠一两句“邀请”就能缓和的。 更关键的是,现在的国际形势可和当年不一样了。中国不再是那个需要别人认可的“崛起中的国家”,而是有底气、有实力选择交往对象的大国。而韩国,还在纠结“我到底要站哪边”。 你想啊,韩国的经济结构几乎一半靠出口,中国又是它最大的贸易伙伴,可偏偏它老是跟着美国在半导体、供应链这些领域对中国搞“小动作”。嘴上说要合作,手上却在配合制裁,这种“双面”操作,换谁都会心里不舒服。 所以这次中国对韩国邀请迟迟不回应,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不是不参加,而是要让对方明白:你想修复关系,得先拿出点真诚来。 中国的外交从来不是“谁喊我就去”,更不是别人拉你一把就得立刻答应。我们讲究的是原则和态度。韩国要是真想改善关系,就得先把自己这副左右摇摆的样子收一收。 当然,从韩国的角度来看,它也确实挺难。美国在军事上捏着它,驻韩美军、导弹防御系统这些,全是绑着它的绳子。而中国在经济上又是它绕不开的大市场。 可现实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韩国既想抱美国大腿,又想在中国市场吃红利,这种“全都要”的梦,早晚要醒。 现在的尴尬正好说明一个问题,外交,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行的。中国不回应,不是傲慢,而是策略。 我们不会为了面子而去凑热闹,更不会在你态度不明确的情况下贸然示好。要知道,中韩之间的问题,可不仅仅是一次会议能解决的。 萨德事件的阴影还没散去,芯片领域的竞争还在继续,韩国在各种国际场合还常常“暗戳戳”地配合美方对中国施压。现在想靠一张邀请函来“破冰”,未免太天真了。 过去那种对中国时冷时热的态度,到底值不值?毕竟,中国不是过去那个需要讨好谁的角色,现在谁对我们真诚,我们就真诚回馈;谁想玩心眼,那就自己慢慢玩去。中国已经不再是“被动接受”的那一方,而是“主动选择”的那一方。 更何况,现在的中美关系本身就够复杂了,中国在关键节点上自然要稳重。韩国要是真诚想修补关系,就得先明白一点,不是你想什么时候修就什么时候修,更不是喊一声“中国来参加吧”中国就得立刻点头。外交这东西,讲究的是时机和尊重,不是临时抱佛脚的热情。 这次中国“迟迟不表态”,其实是一种极高明的表达。沉默,有时候比任何回应都更能让人反思。 让韩国自己先想清楚,你要的到底是什么?是想真心和中国合作,还是又准备当美国的小帮手?想明白了再谈,也不迟。 而对于中国来说,这次“沉默”的外交,既稳重又有分寸,不需要大声喧哗,也足以让对方心里有数。毕竟,有些答案,不需要说出口,对方也能明白。 所以啊,这场关于“沉默”的外交博弈,中国赢得漂亮。韩国急也没用,该反思的,总要反思。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当永安

当永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