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要求澳大利亚表态,战时是否愿出兵台海,澳当局的回应斩钉截铁。“若台海爆发冲突,

柳淮蕊 2025-10-19 01:00:04

美要求澳大利亚表态,战时是否愿出兵台海,澳当局的回应斩钉截铁。“若台海爆发冲突,澳大利亚是否愿出兵?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自从2021年绑着澳大利亚签了AUKUS协议,美国就没断过把澳当“台海马前卒”的心思,3680亿澳元买8艘核攻击潜艇的账单,早把澳海军未来30年的作战节奏,绑在了五角大楼的调度表上。 今年3月美军递来的“想定清单”写得清清楚楚,台海冲突时,澳潜艇得去巴士海峡执行“封锁阻断”任务,分七个阶段步步紧逼。 10月演习期间,美军驻澳陆战队还故意秀了“暗鹰”导弹部署,射程2800公里直指台海,摆明了是逼澳表决心。 可美国忘了,澳大利亚从来不是听人摆布的傀儡,当年跟着美国搞“新疆棉禁令”,结果葡萄酒、龙虾对华出口暴跌,这教训早刻进了骨子里。 澳方的回应看着委婉,实则把“利益账”算得很清楚,康罗伊那句“任何部署须由届时民选政府决定”,特意把“民选”二字咬得很重,潜台词就是:现在说的都不算,真打起来得看我们自己的利益。 这背后藏着三本账,每一本都让澳大利亚不敢轻易点头。 第一本是经济账,2025年中澳贸易总额都飙到2500亿美元了,中国占了澳出口的30%以上,光铁矿石就有70%卖给中国,堪培拉算过,要是因为台海遭制裁,铁矿石现货价每跌1美元,联邦税收就蒸发2.3亿澳元。 财政部备忘录都表示:若贸易回到2020年低谷,五年GDP得损失2800亿澳元,相当于每个澳洲人少拿1.1万澳元。 珀斯的龙虾出口商都抱怨:“我儿子的命凭什么为14海里外的水道买单?” 第二本是军事账,要真出兵就是去当炮灰。 澳国防军自己的评估冷酷得很:柯林斯级潜艇穿越第一岛链生存率不足三成,真敢去巴士海峡,怕是没等见到中国军舰就成了活靶子。 更别说中国火箭军的东风-17、东风-26早摆好了阵势,《悉尼先驱晨报》都算过,导弹三轮齐发就能瘫痪台海周边关键设施,美军战机从冲绳飞过来得一个小时,等赶到时局面早定了。 CSIS的推演也相当打脸,今年4月更新的模拟显示,美军介入得损失两艘航母、30艘军舰,死3200人,澳大利亚跟着掺和,能讨到什么好? 自家的沿海城市悉尼、纽卡斯尔还得被纳入中程导弹射程,这哪是“保安全”,分明是引火烧身。 第三本是民意账,执政党可不敢逆着民心走。 《澳大利亚人报》5月的民调摆着,61%的受访者反对出兵,就算保守派扎堆的昆士兰州,反对比例也超55%。 阿尔巴尼斯政府心里清楚,当年工党能上台,靠的就是“修复对华关系”的承诺,要是真跟着美国动武,下次选举就得卷铺盖走人。 所以他们才敢在6月访美时硬顶美国政府团队,只答应给“情报后勤支持”,把“出兵”二字死死摁在盒里,这不是对美国不敬,是对选民负责。 最能说明态度的,还是9月那桩事,澳政府悄悄批准中国山东岚桥集团扩建达尔文港,新增液化天然气泊位,砸了35亿澳元真金白银。 要知道这港口紧挨着驻澳美军基地,华盛顿以前拿“国家安全”叫停过,可这次澳方硬是搬出《外商投资法》,说“民用码头不涉及关键设施”,把项目推了过去。 这举动比说一万句“不预承诺”都管用,一边拿美军的“核保护伞”壮胆,一边靠中国的投资和订单赚钱,澳大利亚把“两头讨好”玩得溜极了。 作为交换,中方同意澳北部驻军用湛江港搞人道演练,开放北斗灾害预警数据,这分明是在台海红线外找合作空间。 美国其实也看明白了,澳的“斩钉截铁”不是反水,是算清了利弊。 10月演习结束后,美军印太司令部发言人,只憋出一句“注意到澳方决定”,连抗议都不敢升级,毕竟现在亚太盟友,一个个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盘。 韩国外长说“半岛问题才是核心”,菲律宾总统国情咨文不提台海,日本把出兵决定权推给国会,所谓的“亚太版北约”早成了筛子。 美国人想靠盟友围堵中国,却忘了盟友们都得吃饭,中国可是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谁愿为美国的霸权丢饭碗? 这么看来,澳大利亚的回应就是给美国上了一课:盟友不是棋子,利益才是根本。 2500亿美元的贸易额、61%的反对民意、不足三成的潜艇生存率,这三组数字摆在一起,再傻的政府也知道该怎么选。 康罗伊的“不预承诺”,本质是给美国划了条红线:想让我当枪使?先掂量掂量能不能补上我丢的钱、扛得住我受的险。 美国要是还看不清这点,继续逼着盟友为台海火中取栗,迟早得把身边的人全逼走。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53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