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岛一夜变天!美军刚把20枚W93核弹头和高超音速导弹运抵,首次将“核常混驻”前推到第二岛链,B-21轰炸机特遣队也已进驻!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关岛这地方的分量可不轻,它就在马里亚纳群岛南边,离亚洲大陆三千公里出头,正好卡在亚太和太平洋的咽喉上。 岛上四分之一的土地全是军事区,安德森空军基地的跑道能起降B-52、B-2这种重型轰炸机,阿普拉海军基地能停航母核潜艇,光油库就藏着16万吨燃油,说是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心脏"一点不夸张。 以前美军还藏着掖着,现在干脆把最尖端的杀器全堆这,本质是第一岛链的基地,越来越扛不住东风导弹的威慑,只能往后退到第二岛链,想靠距离换安全,可这算盘打得再精,也还是将他们的软肋彻底暴露了。 而这运过来的20枚W93核弹头,号称是美国四十年首型全新核弹头,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搞出来的,说当量能从10万吨调到47.5万吨,还能配高超音速元素,听着杀伤力很强。 可10月14日的报道表示,这玩意要2030年后才能量产,现在运过来的顶多是模拟测试弹,连实战部署的可靠性都没验证过。 更要命的是,他们搞的还是"核常混驻",把W93和AGM-183A高超音速导弹往一个库里塞,常规导弹打出去的时候,谁能分清后面跟的是不是核弹头,这不是故意制造误判吗? 一旦擦枪走火,后果根本没法收场,美军自己的战略分析师都在私下说,这就是在刀尖上跳舞。 再说这AGM-183A高超音速导弹,更透着一股急功近利的味道。 这导弹全长5.89米,速度能到10马赫,射程超926公里,用B-52H带着飞,看着突防能力挺强。 可谁还记得2021年它连着三次试射失败,2023年美军都宣布取消项目了,结果2025年又突然拨款3.87亿美元死灰复燃,6月才敲定预算,9月就敢往关岛运,衔接如此仓促,性能靠不靠谱还不好说。 有评测表明,这导弹战斗部才68公斤,打加固目标都费劲,而且无动力滑翔体的轨迹虽然难测,但咱们的反导系统早针对性练过拦截,真打起来未必管用。 更讽刺的是,美军自己都没底气,导弹运过来后压根没搞实弹演练,就在基地里摆着拍照,纯属"纸上威慑"。 这次最受关注的B-21隐身轰炸机特遣队,进驻后倒是搞了几次起降训练,号称"雷达上跟小鸟一样小",从关岛起飞半天就能扫遍亚太海域。 可隐身飞机最怕的就是被发现,咱们的反隐身雷达早部署到南海岛礁了,去年就监测到B-21在加州试飞的轨迹,现在它飞到关岛,等于主动送进咱们的监控范围。 而且B-21的维护极其麻烦,安德森基地的恒温机库还没完全建好,这几天关岛刮台风,飞机只能临时躲进普通机库,隐身涂层被湿气一泡,性能就得打折扣。 美军自己也承认,B-21的实战部署还得等2026年,现在来关岛不过是"提前亮个相",壮壮盟友的胆。 美军这么折腾,说到底是印太战略急了眼,想靠武器堆出威慑力,可算盘打得再精,也架不住现实的漏洞。 首先就是防御跟不上,10月6日中华军事网的报道显示,咱们的东风-26D刚完成升级,射程从4000公里加到5000公里,速度18马赫,还带乘波体弹头,关岛、塞班岛甚至澳大利亚达尔文基地全在打击范围内。 美军花120亿美元升级的防空系统,专家说拦截成功率连15%都不到。 而且他们的后勤也扛不住,关岛就16万人,美军占了十分之一,武器越堆越多,淡水和燃料供应早跟不上了,上个月基地还因为缺水停了三天训练。 现在他们的盟友,还变得越来越不踏实,日本《读卖新闻》10月初就报道,冲绳民众抗议美军把"核风险"引到亚太,菲律宾总统也私下说"不想被卷入冲突",这所谓的"盟友体系",早被美军的冒险操作搅得人心惶惶。 中美核力量的对比同样让人关心,美国总库存约5177枚核弹头,咱们才600枚左右,增长率虽有20%,但数量远少于美国。 可咱们的核弹头注重生存力和机动性,公路机动发射让美军没法搞先发打击,而W93依赖固定基地,关岛就一个安德森基地,真被东风导弹命中,这些核弹头就是"定时炸弹",炸的还是美军自己。 美军想靠把核弹往前推来压制咱们,却忘了自己把软肋送到了咱们的"炮口"下,这就是本末倒置。 如此看来,关岛这波"武器大跃进",就是美军霸权焦虑的直接体现。 第一岛链守不住了,就往第二岛链退,技术不如人了,就靠堆数量凑,连没量产的核弹头、试射失败的导弹都敢往前沿送,这哪是有底气,分明是色厉内荏。 现在关岛的老百姓都慌了,上个月有民调显示,62%的受访者担心"基地成为攻击目标",不少人开始囤水囤粮。 美军把别人的家园当成军火库,把地区和平当成赌注,这种危险的游戏迟早要付出代价。 他们要是真懂战略,就该把武器撤回去,而不是在玩火的路上越走越远,毕竟核风险这东西,一旦失控,谁也兜不住。
中美开战,中国沿海被炸咋整?戴旭上校一句话让大伙安心:中美真打起来,美国能把中国
【18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