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了良心了!9月29日河南一夫妻给饮料厂拉苹果,说好是货到付款,可将苹果送到目的地后,供应厂商却不肯结运费,后面又改口说,要每5分钟转50元,结果人又失联了,夫妻俩觉得对方实在侮辱他们,无奈选择求助媒体,结局让人意外![无辜笑] 这单生意是夫妻俩接的货运活,要把苹果从四川凉山运到外地的一家公司,出发前双方约定好,运费总共8000多元,货送到就结算。 长途运输本身就不轻松,两个人轮流开车,按时把货送到了目的地,卸完货准备结账的时候,问题就来了。对方说手头紧,先转了3000多元,剩下的过两天再给。 夫妻俩虽然觉得不对劲,但想着也不是什么大公司,可能确实周转困难,就先回去等消息,等了几天,催了好几次,对方突然发来消息说,要按每5分钟50元的方式转账。 这个提议让夫妻俩既不解又生气,他们觉得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对方根本没把他们当回事。但为了拿回这笔钱,他们还是答应了。 可答应归答应,对方并没有按说法做,之后的几天里,电话打过去要么不接,要么关机,微信消息也石沉大海,夫妻俩意识到可能被耍了,就联系了媒体求助。 记者接手后,开始尝试联系这家公司,一开始同样是打不通电话,但在媒体多次拨打和发函后,对方终于回了电话。 供应商这边给出的说法是,他们也在等上游公司的货款,钱还没到账,所以没法立即付清运费,至于“每5分钟转50元”这个说法,对方解释说那是开玩笑,不是认真的,并且向夫妻俩道了歉。 在记者的协调下,双方重新沟通,最终这家公司把剩余的5000元运费全部转账结清,这件事算是有了结果。 这次能解决,主要是因为媒体介入后形成了舆论压力,对方公司可能担心负面报道影响生意,所以才主动联系并付清欠款,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媒体关注,也不是每次媒体介入都能成功。 这件事最终的解决多少有些偶然性,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幸运,但它至少提醒我们,在这种依靠信任的交易中,规范化的制度保障比个人信用更靠谱,无论是司机还是货主,都需要更明确的契约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网友们议论纷纷: “这种供应商就该曝光!欺负老实人天理难容,好在最后要回钱了。” “每5分钟转50元?这分明是在戏弄人,哪是开玩笑,差点就信了。” “货运司机太不容易了,风里来雨里去,还要被拖欠运费,行业需要更多保障。” “记者媒体真给力!要不然这五千块肯定打水漂了,点赞正能量。” “建议以后接单都要签合同,哪怕简单写个条子按手印,也比口头约定强。” “供应商说资金紧张可以理解,但用这种方式拖款实在不地道。” “最后能结清还算有良心,希望是真的认识到错误了。” 你觉得该如何避免类似运费纠纷? 官方信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关于医生的合同申京3500,小贾2500,给伊森的价格就是2000,伊森团队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