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教授说了句大实话,台下掌声就没停过,他说,两千年,中国,从没跨过那片海

岁月如歌之坊 2025-09-27 22:54:05

*一个美国教授说了句大实话,台下掌声就没停过,他说,两千年,中国,从没跨过那片海去打他们。一次都没有。反倒是他们,隔三差五就想把战火烧到中国家门口。 要理解这段言论的冲击力,先得弄清“那片海”到底指什么,它不是某片特定海域,而是对中国周边近海及外海屏障的泛称,包括南海、东海、台海以及太平洋西部海域等。 中国古代典籍里,南海被称为涨海,异物志中就有“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的记载,这里的崎头就是如今的南海诸岛,浙东海域则是明清时期海防的重点区域。 这片海是中国与外部势力接触的分界线,对中国而言,它是海洋活动的边界,渔民在此作业,船队在此通航,郑和下西洋时率领庞大舰队经南海抵达东南亚,却从未以征服为目的。 对外部势力来说,这片海成了介入中国的跳板,近代以来,列强的军舰大多从这里闯入中国国门,这片海的地理与历史意义,其实早已刻在中外互动的轨迹里。 郑和七下西洋堪称典范,船队规模最大时达200多艘船、2.7万多人,到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去的是丝绸、瓷器和技术,带回的是香料、珍宝和友谊,没有占领一寸土地,没有建立一处殖民地。 即便近代以来有过跨海军事行动,比如一江山岛战役,本质也是收复固有领土、打破外部封锁的防御性举措,完全符合守土护疆的传统逻辑。 中国国防白皮书多次明确,中国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这种政策选择并非临时决策,而是军事传统的自然延续。 反观外部势力,确实多次将战火引至中国家门口,英国舰队从东海闯入,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由此爆发。 法国以越南为跳板,觊觎中国西南边疆,引发中法战争,日本更是从甲午海战开始,多次经台海、东海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沉重灾难。 进入现代,这种军事介入从未停止,美军长期在西太平洋部署航母战斗群,频繁开展针对中国的军事演习。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兵棋推演,甚至假设美日联合干预台海局势。 这些举动都将军事压力直接施加在中国周边,从历史到现实,外部势力的军事介入从未真正停歇,这与中国的和平传统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的军事传统根植于农耕文明的守土理念,历代王朝的军事行动多为抵御外敌、维护统一,即便拥有强大实力,也不会主动跨海扩张。 西方近代则受海权理论影响,将海洋视为扩张通道,列强通过跨海征战建立殖民帝国。 这种差异延续至今,中国海军的发展始终聚焦近海防御和维护国家主权,美国却在全球推行军事存在,动辄在他国周边挑起冲突。 言论中的掌声,本质是对历史真相的认同,对和平文明的肯定,人们未必关注教授的具体身份,却在意这种历史对比背后的文明逻辑。 理解这段言论,更要看到它对当代的启示,中国如今的国防建设,无论是海军舰艇的更新,还是火箭军装备的发展,都是为了守护那片海、抵御外部威胁。 解放军的动员能力和作战部署,始终围绕家门口的防御展开,这种防御性姿态,与两千年的军事传统一脉相承。 反观一些西方国家,仍抱着冷战思维,不断在亚太地区强化军事同盟,试图构建围堵中国的防线,这种做法与历史上的军事介入别无二致,只会加剧地区紧张。 掌声既是对历史真相的喝彩,也是对和平发展的期盼,中国从不畏惧家门口的威胁,却始终珍视和平的来之不易,这种坚守,早已写进文明的基因里。 大家认为,那片海的历史记忆,对当下的国际秩序有哪些警示?中国的和平传统,能为世界提供怎样的借鉴?

0 阅读:71

评论列表

冷静前往

冷静前往

1
2025-09-28 05:19

[赞][赞][赞]

岁月如歌之坊

岁月如歌之坊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