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击了! 中国商务部9月25日接连出手反击:即日起对墨西哥涉华限制措施启动贸易壁垒调查,同时对美国和墨西哥进口碧根果发起反倾销调查。 这记组合拳不仅是对近期美墨联手打压中国产品的反击,更撕开了国际贸易规则下的暗流涌动。当墨西哥宣布对中国汽车、家电等产品加征关税时,外界原以为只是常规摩擦,却没料到中方直接亮出"调查+反制"的连环招式。 墨西哥政府原计划10月1日对中国汽车、纺织品等12类产品加征关税,税率最高达25%。表面看是贸易平衡手段,实则暗藏玄机。 墨西哥近年来通过《美墨加协定》承接了大量美国产业转移,2024年对美出口额突破6000亿美元,但对中国商品依赖度仍达18%。此次加税看似针对中国,实则是为迎合美国供应链重组战略。 中国商务部的反制精准到位。根据《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调查涵盖墨西哥近年所有涉华限制措施,包括隐形技术壁垒和政府采购限制。 2024年墨西哥曾以"国家安全"为由,将中国5家光伏企业列入采购黑名单,导致中国企业损失超20亿美元订单。 当公众目光聚焦汽车产业时,商务部突然对美墨碧根果出手更耐人寻味。2024年中国进口碧根果达38万吨,其中65%来自美国,22%来自墨西哥。 但诡异的是,美国碧根果对华出口价从2023年的每公斤48元暴跌至2025年的32元,跌幅达33%。背后是美墨联手倾销,美国农场主将次级果混入出口,墨西哥加工厂则用化学手段延长保质期。 反倾销调查揭开了行业潜规则。2024年江苏某坚果企业检测发现,进口碧根果过氧化值超标3倍,黄曲霉毒素检出率高达17%。这些"问题坚果"通过跨境电商低价倾销,直接冲击国内种植户。 墨西哥承接的美国汽车产业正加速向电动汽车转型,2024年特斯拉在墨工厂投产,直接导致中国对墨汽车零部件出口下降28%。 此次调查若持续,可能倒逼墨西哥调整产业政策。就像2019年日韩贸易战,日本限制半导体材料出口后,韩国转而加大从中国进口,最终日本反而失去12%市场份额。 面对调查,企业界已出现分化。浙江某汽车零部件企业负责人坦言:"墨西哥市场占我们出口额的30%,如果关税落地,只能考虑在墨建厂。" 而江苏某光伏企业则选择"曲线救国",通过越南转口,但面临37%的增值税和反规避调查风险。这种困境在坚果行业尤为明显:青岛某进口商库存积压超5000吨,而新疆核桃种植户却因收购价暴跌欲哭无泪。 这场贸易争端的影响远超中美墨三国。欧盟委员会数据显示,2025年1-8月中国对欧汽车零部件出口同比增长21%,其中墨西哥转口占比达38%。 若墨西哥关税落地,欧洲车企可能面临零部件短缺风险。更深远的影响在粮食安全领域,中国每年进口坚果超100万吨,若美墨供应中断,云南核桃、新疆巴旦木产业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资本市场已作出反应。9月25日A股汽车零部件板块上涨4.2%,而墨西哥比索兑美元暴跌1.8%。高盛报告指出,若调查持续6个月,墨西哥GDP将损失0.7个百分点,而中国相关产业利润率可能提升3-5个百分点。 2025年中国提出"新三样"战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但关键零部件仍受制于美日。对墨西哥的调查实则是敲打其背后美国资本。 通用汽车在墨工厂使用大量中国产芯片,若关税导致工厂停工,美方将首当其冲。这种"精准打击"策略,正在改写国际贸易博弈规则。 这场争端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印度商工部已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越南则收紧农产品进口标准。但中国已掌握主动权,RCEP框架下的原产地规则,让东南亚国家不敢轻易跟进。 就像2018年中美贸易战时,东盟国家通过"原产地认证"承接中国产能转移,如今这套机制正反过来制约美国盟友。 对于普通消费者,影响正在显现。北京某进口超市已将美国碧根果下架,改售云南纸皮核桃;上海某4S店推出"购车送墨西哥关税补贴券",变相降价1.5万元。这场看似宏大的贸易战,最终还是会落到每个人的菜篮子和购物车里。 中国商务部的双线作战,展现的是新时代贸易博弈的智慧:既用法律武器捍卫权益,又为企业开辟新赛道。当墨西哥还在纠结关税细节时,中国已着手建立"一带一路"质量认证体系。 当美国还在挥舞制裁大棒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已拿下全球60%市场份额。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证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权,终究属于那些既能遵守规则、又能创新规则的国家。 信息来源: 商务部发声:中方坚决反对 2025-09-25 21:26·红星新闻
欧洲这次,是真的把中国惹毛了!他们打错了算盘!很多人以为对中国搞“二级关税”,
【6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