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开宗明义:“以前我们年年把员工踢掉一成,踢到最后才发现,真正烂掉的是方向盘

森森视野 2025-08-31 17:22:02

任正非开宗明义:“以前我们年年把员工踢掉一成,踢到最后才发现,真正烂掉的是方向盘,不是轮胎。”这句话像一记耳光,把无数还在拿基层开刀的老板扇得脸生疼。故事得从2019年夏天说起,那年5月16日,美国一纸“实体清单”把华为推到悬崖边,公司连夜成立“战时指挥部”,可真正让任正非睡不着觉的,是会议桌上那厚厚一摞干部述职PPT,华丽得像婚纱,却遮不住败絮——某产品线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负责人还在讲“生态协同”;某地区部回款率跌破60%,一把手却用“行业寒冬”做挡箭牌。任正非拍桌子:“再不动刀,等死吗?” 第二天,《干部管理工作汇报会议纪要》从深圳坂田发出,明确写下“主官、主管每年10%末位淘汰”,先从高级干部、先从机关、先从一层AT开始。命令一出,人心惶惶。有人连夜把工位上的高尔夫球杆搬回家,有人把“PPT专用激光笔”扔进垃圾桶,最戏剧化的是消费者BG某二级部门老大,凌晨三点被叫到总部,人力资源直接递上两份文件:一份降级调岗通知,一份内部人才市场简历模板。三个月后,这位曾经在朋友圈晒“欧洲战略峰会”的高管,出现在东莞松山湖负责基站天线测试,工牌从22级降到17级,工资腰斩,股权回收。 更刺激的是2021年5月,华为再次加码。任正非在内部讲话里点名:“干部不能拿公司做人情,做不出成绩还不敢淘汰不合格员工的主官,自己就得先被淘汰”。这一年,13名一级部门AT成员被集体拿下,空出来的位置在内部竞聘,平均年龄从47岁骤降到38岁,新晋干部里七成来自一线“战壕”——有人三年从非洲疟疾区签回30亿元合同,有人带团队把基站装进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淘汰一个高管,底下两百个基层主管的上升通道瞬间被打通。 为什么动干部比动员工更致命?数据不会撒谎。华为内部测算,一个17级干部的平均管理半径是68人,一个21级高管影响链条高达800人;而一名普通员工的绩效波动,对组织的影响系数不足0.3。换句话说,砍掉一个混日子的干部,等于直接解放整个团队的战斗力。更深一层,华为干部薪酬包占公司人力成本的42%,股权激励里干部占比更是超过六成,这些人要是躺平,公司直接失血。 任正非的逻辑简单粗暴:组织像一辆高速列车,车头不动,车厢再新也跑不起来。他把干部比作“模具”,员工是“样品”,模具歪了,样品再好也是残次品。于是华为动手设计“螺旋上升”机制——每两年干部重新竞聘,不升职就降级,不存在“舒适区”。2023年财报显示,华为全球19万员工中,干部流动率从前年的12%飙到27%,同期人均产出却提升了34%,净利润率回到制裁前水平。 有人担心“淘汰”就是裁员?错了。被淘汰的干部可以选择去专家通道、项目顾问甚至内部创业。2019年被拿下的某产品线总裁,转岗后带队做鸿蒙生态,2024年HDC大会上,他负责的元服务引擎直接拿下欧洲运营商三亿欧元订单,个人职级重新升回19级,股票配给翻倍。任正非在内部邮件里写得很直白:“干部不是终身荣誉,是战场通行证,能打就留,打不了就让位,别把公司当养老院。” 故事讲到这里,你会发现任正非最狠的一刀,不是砍在员工身上,而是砍在“权力惰性”上——那些靠PPT混日子的,靠资历躺赢的,靠山头文化自保的,统统被端到阳光下暴晒。组织活了,年轻人有了盼头,华为才能在四面楚歌里杀出一条血路。 评论区留给你:如果你的公司也学华为拿干部开刀,你觉得谁会第一个被换掉? 信息来源: 新浪财经2021-05-28《任正非曾发表整风讲话:加快对平庸干部的淘汰》 观察者网2019-08-31《任正非:华为主官主管每年10%末位淘汰,在火线中选拔人才》 C114通信网2018-03-25《任正非:坚持每年10%末位淘汰今年要破格提拔五千人》

0 阅读:82
森森视野

森森视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