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特朗普电话后,日方态度立刻软化,会晤中国大使,讨论双边关系   当地时间11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1-28 15:49:36

接过特朗普电话后,日方态度立刻软化,会晤中国大使,讨论双边关系   当地时间11月25号上午,日本外务省的会客室里气氛有点不一样。副外相船越健裕在这里见了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虽然两家媒体都没说具体聊了啥,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八成是绕不开高市早苗那番涉台海的言论,还有最近僵得像块冰的中日关系。   最值得琢磨的是,就在这次见面前不久,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刚接了个来自美国的电话,打电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前总统特朗普。更有意思的是,这通电话一挂,日方对中方的态度就明显转了个弯。   要说起这前后态度的反差,还得倒回十一天前的11月14号。那回也是吴江浩大使和船越健裕见面,可性质完全不一样。当时是中方主动“奉示约见”,说白了就是带着明确的抗议目的去的,起因就是高市早苗在国会的一番妄言。   11月7号那天,高市在国会公然说“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能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这话可是戳了中方的底线——自1945年日本战败以来,还没哪个日本领导人敢在正式场合把“台湾有事”和日本武力介入绑在一起,这简直是公开的战争叫嚣。   所以14号吴江浩大使去见船越健裕的时候,话说得相当重,直言高市的言论是“误判形势、不自量力”,还正告日方“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中国,如果日本胆敢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将构成侵略行为,中方必将迎头痛击”。   按说这事是中方主动抗议,可当时日本媒体清一色用了“日方‘召见’中国大使”的说法,字里行间都透着强硬,摆明了想挑事。那时候的日方,简直是硬撑着架子,半点不肯松口。   可谁能想到,才过十一天,风向就变了。25号这次见面,日本媒体齐刷刷改用了“会晤”这个中性词,没有了之前的挑衅意味,连报道的语气都平和了不少。   这前后的变化,明眼人都能看出日方的态度软了下来,而这转折点,恰好就是高市早苗接了特朗普的那通电话。虽然电话内容没对外公开,但结合当时的局势不难猜,大概率是给高市早苗敲了警钟。   毕竟美国现在也不想把中日关系彻底搞僵,要是日方真因为台海问题把中方惹急了,美国在亚太的布局也得受影响,特朗普这通电话,多少有点“踩刹车”的意思。   当然,日方软化态度也不全是因为特朗普的电话,更重要的是自身撑不住了。高市早苗那番涉台言论不光惹火了中国,在日本国内也掀起了轩然大波。   11月21号,也就是她上任满月那天,上千名日本民众聚集在首相官邸前抗议,举着“高市辞职”“不要煽动战争”的标语,连92岁的日本国宝级艺术家仲代达矢去世,都被民众联系到她的激进政策上,说她“搞乱了国家氛围”。   更别说还有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直接在社交媒体上打脸,说“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日本不该插手”。   经济上的压力更是实打实的。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中日贸易总额就有3083亿美元,中国还是日本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和第二大出口对象国。   高市早苗的挑衅言论一出,中方文化和旅游部直接提醒中国游客避免前往日本,日本经济学家算了笔账,要是中国游客大幅减少,日本GDP得少0.36%,相当于2.2万亿日元打了水漂,这对本来就复苏乏力的日本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除了旅游业,日本的汽车、电子等支柱产业也依赖中国市场,要是双边关系一直紧张,这些行业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日本商界早就给政府递了不少“陈情信”,盼着关系缓和。   国际上的压力也不小。高市早苗的言论连联合国都看不过去,秘书长发言人明确重申遵循联大第2758号决议,也就是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也敲了警钟,说日本“走上了加速再军事化的道路”。   更尴尬的是,她不光惹了中国,还在独岛问题上得罪了韩国,去马来西亚献花时又因为不提侵略历史遭人骂,短短一个月把周边国家得罪个遍,日本的外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动。这种时候再不松口,只会把自己逼到更难的境地。   其实25号的会晤,日方心里打得什么算盘很清楚。一方面想通过“会晤”这个姿态缓和中方的情绪,别让经济损失再扩大;另一方面也想借着讨论涉台言论的机会,悄悄给之前的强硬言行找个台阶下。   毕竟14号中方已经把话说得很死,要是再硬撑,真要是断了经贸往来,日本可承受不起。而且从14号到25号短短十一天,日方主动见了中方两次,这频率本身就说明问题——之前是死撑着摆架子,现在是真的想解决问题了。   不过话说回来,日方这次态度软化,到底是真心想改善关系,还是暂时的权宜之计,还得看后续行动。要是只是嘴上松口,暗地里还在搞小动作,比如继续推进武器出口松绑、讨论修改“无核三原则”,那中日关系还是好不了。   但不管怎么说,从“召见”到“会晤”这两个词的变化,至少说明日方已经意识到了挑衅的代价,也愿意迈出缓和的第一步

0 阅读:0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