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个小县城名为“黄安”,但却在1952年被改名为“红安”,这背后有什么故事?

英叡谈历史 2025-11-28 12:47:39

湖北一个小县城名为“黄安”,但却在1952年被改名为“红安”,这背后有什么故事?红安是中国最著名的“将军县”,这里不仅走出过开国元勋,还是烈士最多的县,也是产生将军最多的县。今天的红安原本被叫作黄安,这里之所以变“红”,就是因为当地出现了大量的红军战士和开国将帅,仅仅是在1954年至1964年这10年的时间里,就有61位红安籍的解放军将领走上了历史舞台。 根据统计,红安县当地一共走出过8名上将、10名中将和43名少将,谢富治、陈锡联、秦基伟、韩先楚……这些名字几乎已经成为了共和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当年的黄安之所以会同时出现这么多英勇善战的将军,完全是因为黄安当地的老百姓活的实在是太苦了。 当地的地主恶霸对普通佃农的压迫格外严重,这就使得很多活不下去的老百姓被迫揭竿而起,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军事才能突出的普通人也就脱颖而出了。 当然,如果这些人仅仅只是针对地主恶霸展开暴动,他们的所作所为和历史上的历次农民起义也没有多少区别。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先生回到了黄安一带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起义军队伍有了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他们自然就能够势如破竹了。 而当年参加暴动起义的黄安子弟兵有千千万万,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没能活着看到新中国的成立,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中国政府对当地籍贯的烈士遗迹进行了追踪,并为烈士们建立了陵园。 在如今红安县的姜家岗村,有一位叫姜能山的老人一直守卫着一处烈士墓葬,据他所说,这处墓葬里埋葬着73名烈士,在这些烈士当中有一位叫高德福的烈士。 不过,高德福烈士的家乡在今天的河南新县一带,当年高德福是红军队伍里的营长,当时他在战斗中受了很重的伤,附近的群众们只能手忙脚乱的把高德福抬到了姜家岗疗伤休养。 可是,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实在是太差了,他最终还是没挺过去,牺牲在了姜家岗村,后来,人们便就地将他安葬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人们就一直在寻找高德福烈士的家属,希望让他的后人来他的坟前看一看。 几经辗转之下,人们才联系上了高德福烈士的嫂子伍汉。,在得知了高德福的下落之后,伍汉清非常激动,还把寻亲的当地群众请到家里住了好几天,详细讲述了当年高德福参军的故事。 高德福烈士的故事只是无数红安革命战士中一个典型的代表,比起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无名烈士,高德福是无比幸运的。 因为在他牺牲之后,至少还有人能够记得他的名字,也有人能够在几十年后为他守墓。 红安的名字由“黄”变“红”,正是因为无数烈士的鲜血已经滴进了红安的土地之中,将军县这个名号不仅是红安的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参考资料: 《寻访“中国第一将军县”一位83岁老人:坚持为无名烈士守墓60年》儿 《挑灯夜谭|红安为什么那么“红”》

0 阅读:18
英叡谈历史

英叡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