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骂名满天下,死后却成民族之光,今天还记得他的,没几个!他立志办学救国,却背负

英叡谈历史 2025-11-18 09:39:00

生前骂名满天下,死后却成民族之光,今天还记得他的,没几个!他立志办学救国,却背负了“汉奸”的骂名,晚年为抗日大业奔走,直到一百岁寿终正寝,留下一大遗憾。提起今天的复旦大学,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因为这所学校是当今中国无可争议的一流学府,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所学校创始人的传奇故事,他为中国搞了一辈子教育,却背上了个“汉奸”的骂名,这个人就叫马相伯。 晚年的马相伯一直在为抗日大业不停地奔走,作为一个书法大家,马相伯平日里却不轻易写字,但为了支持抗日,他主动把自己的墨宝拿出来开展义卖活动,最后把筹到的钱全部捐献给抗日工作。 直到马相伯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在为抗日大业不停的奋斗着,1939年,已经100岁的马相伯实在是折腾不动了,当年的11月4日,他因病在越南谅山不幸离世。 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天,他都没能看到中国重新走向富强的历史性时刻。 不过,国民政府倒也给足了马相伯面子,在他死后,国民政府特意让人给他立传,并承包了一部分他的丧葬费用。 而说起他的一生,是有意义的一生,也是毁誉参半的一生。 1840年,马相伯出生在江苏的一个特殊的家庭里,虽然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但是他的家庭信仰基督教,所以,马相伯从小就和其他的基督教徒一样接受了洗礼,还有了一个宗教名。 马相伯从小就非常聪明,他12岁的时候就考进了当时上海的徐汇公学,由于马相伯非常好学,学校里的老师也很喜欢这个孩子,很快他就通晓了拉丁语和法语。 后来,他又跟着教会的人一起学习了希腊文和教史、教法,不出意外的话,他应该会成为当时社会上少有的中国本土传教士。 不过,马相伯却一头扎进了洋务领域,当年的他跟在李鸿章的身后,帮李鸿章处理向洋人借款的事务,由于李鸿章在朝野之间的名声实在是不太好,加上当时很多洋人对于中国本就不怀好意,所以,连带着马相伯也背上了一个“汉奸”的骂名。 但马相伯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救国理想,慢慢的,他发现当时的中国人缺乏教育,自己要想唤醒国民的救国意识就必须要办更多的学校,让更多的人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也可以为国家的未来培养更多的人才。 为了替国家培养人才,马相伯不惜捐出自己的家财,创办了震旦学院。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那些考科举出身的士大夫还占据着行政机构的高位,所以,马相伯这种创办新学堂的举措是非常需要勇气的,他这么做就是在向传统的封建士大夫开战。 但令马相伯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他创办学校最大的阻力居然不是来自于清朝的士大夫阶级,而是来自于当时外国的教会。 由于马相伯不肯配合教会在学校里宣传宗教内容,在教会的干涉下他不得不关闭了震旦学院,重新开设了一所名为复旦的学校。 而今天的人们对复旦大学的褒奖、赞扬和认可,其实也是对马相伯一生最大的肯定。 参考资料: 《复旦之父马相伯:百岁政治家的硬核救国史》

0 阅读:2
英叡谈历史

英叡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