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宣太后病重,对男宠魏丑夫说:“等我死后,要你殉葬。”魏丑夫不敢拒绝,回去后手

微笑着前行 2025-11-27 17:26:18

秦国宣太后病重,对男宠魏丑夫说:“等我死后,要你殉葬。”魏丑夫不敢拒绝,回去后手下说:“太后对一个人言听计从,你可以去求求他。” 魏丑夫瘫坐在地,冷汗浸透了锦袍。殉葬?他才三十出头,凭什么要跟着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妇去死?可这话他不敢说,宣太后执掌秦国朝政三十多年,手腕狠辣,说一不二,谁敢违逆? 魏丑夫并非出身名门,早年只是咸阳街头一个能言善辩的小吏。因一次偶然在宫中应对机敏,被宣太后看中,留在身边。那时的宣太后,虽已年过五十,却依旧精于权术,魏丑夫不过是她众多政治棋子中的一颗。但随着时间推移,他渐渐成了太后晚年情感寄托的对象,也因此获得了旁人难以企及的亲近与信任。 然而,亲近并不等于安全。宣太后一生经历无数风浪,从扶持昭襄王即位,到以“太后”身份摄政,平定内忧外患,手段凌厉。她深知权力的脆弱,即便在病榻之上,也不容许任何人挑战她的意志。魏丑夫明白,太后要他殉葬,或许不只是出于感情,更是一种政治宣示——即便死后,她的威严也要有人用生命来维护。 手下提到的“言听计从之人”,是秦国重臣庸芮。此人智谋过人,早年曾多次为宣太后出谋划策,深得信任。魏丑夫别无选择,只得求助于他。庸芮听完来意,沉默良久,问魏丑夫:“你可知太后为何如此?”魏丑夫摇头。庸芮叹息道:“太后此举,既是念旧情,也是立威。若直接拒绝,必遭不测;若一味顺从,又必死无疑。唯有从情理入手,让她自己改变主意。” 次日,庸芮进宫探望宣太后。病榻上的太后面色憔悴,却依旧目光如炬。庸芮故作随意地提起:“臣听闻太后欲让魏丑夫殉葬,不知可有此事?”宣太后点头:“我与他情深,死后也要相伴。”庸芮微微一笑:“太后英明,然臣有一问——若人死后无知,殉葬不过徒增牺牲;若人死后有知,先王在九泉之下见太后带男宠前来,又当如何?” 宣太后闻言,沉默不语。她想到自己年轻时与先王的恩怨,以及执掌朝政这些年来所做的一切。若死后真有灵魂,她如何面对先王?又如何解释自己晚年的所作所为?片刻之后,她缓缓摇头:“罢了,此事作罢。” 魏丑夫得知消息,如释重负,却也心有余悸。他明白,自己能逃过一劫,并非因为太后心软,而是庸芮巧妙地触动了她内心深处的政治考量与情感顾忌。这场风波让魏丑夫彻底清醒——在权力的游戏中,没有真正的安全,唯有时刻保持警惕。 不久之后,宣太后病逝,秦国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魏丑夫虽免于殉葬,却被调离宫廷,遣往边疆任职。远离了权力中心,他的名字也逐渐被历史遗忘。但这段险死还生的经历,却成为秦国政坛上一段耐人寻味的插曲,让后人看到了权力背后的冷酷与人性的复杂。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8
微笑着前行

微笑着前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