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开战即封门”?你想想,日本正愁手里没牌打,这70万滞留人员就是天然的“

鹏天云光 2025-11-27 12:51:15

为什么说“开战即封门”?你想想,日本正愁手里没牌打,这70万滞留人员就是天然的“人肉盾牌”。指望日本开放港口让你撤?那简直是与虎谋皮。真正的撤侨,早在外交部发布“暂勿前往”的那一刻就已经结束了,剩下的,全是命。 要知道,历史上日本从来不是会讲情面的主。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候,日本为了集中力量搞军事运输,直接把负责港口管理和对外贸易的海关都给关了,所有港口的人员和设施全交给军方接管,别说外国侨民,就连本国非军事人员都别想随便进出港口。 那时候滞留在日本的各国侨民,要么被当作人质扣押,要么被强制从事苦役,想从港口撤离比登天还难。 现在虽然时代变了,但日本骨子里的战略算计一点没少,一旦真的出现冲突,港口作为军事重地和战略枢纽,必然是第一个被军方严控的地方。 他们很清楚,这70万滞留人员背后是无数个中国家庭,是咱们的牵挂,把港口一封,就等于攥住了牵制咱们的筹码,怎么可能轻易放开? 日本更清楚港口的战略价值,东京、横滨、神户这些大港口,既是贸易枢纽,也是军事部署的重点。一旦局势紧张,日本自卫队会第一时间接管这些港口,名义上是“维护安全”,实际上就是切断人员和物资的流动。 到那时候,别说普通侨民,就算是外交人员想进出都得审批,更别提大规模组织撤离了。 他们大概率会把这70万滞留人员挂在嘴边,对外说“为了保护侨民安全”所以关闭港口,暗地里却把这些人当成和咱们博弈的资本,这种算盘打得比谁都精。 而现实中的撤侨案例,没有一次是等开战之后才动手的。2011年利比亚内战爆发前,西方媒体还在说局势“可控”,咱们的外交部就已经察觉到危险,提前发布了预警,并且进行了撤侨行动。 当时很多人还抱着侥幸心理,觉得“打不起来”“再等等看”,结果没几天战火就烧到了首都的黎波里,机场和港口全被武装分子控制,那些没及时撤离的人只能躲在地下室里挨饿受冻,最后还是咱们的军舰和包机冒着危险,在交战双方停火的间隙才把人接出来。 反观那些等到开战才想撤的国家,要么因为港口封锁根本进不去,要么只能靠谈判换取零星的撤离机会,效率天差地别。 还有也门撤侨,当时胡塞武装和政府军在亚丁港激烈交火,港口周边全是炮弹落点。但咱们的撤侨行动早在半个月前就开始了,外交部提前发布“暂勿前往”通知,组织在也门人集中撤离。 等到港口被完全封锁的时候,大部分中国公民已经坐上了咱们的护卫舰安全离开,最后只剩下少数坚守岗位的人员,由军舰直接靠港接应。 这两次撤侨能这么顺利,核心就是抓住了战前的黄金时间,要是等开战再行动,港口被对方控制,咱们再有实力也只能隔着海岸线着急。 可能有人会说,咱们有军舰有飞机,硬闯不行吗?真没这么简单。现代战争讲究信息封锁和舆论战,日本只要把“中国军队强行突破港口”的消息放出去,再把滞留人员的安全拿出来做文章,就能在国际上制造麻烦。 而且港口周边通常布满防御工事,硬闯必然会有伤亡,这恰恰是对方想看到的。撤侨不是把人抢出来就完了,还得有组织地集结、登记、转运,这些工作都需要稳定的环境和对方的配合,开战后根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咱们外交部发布“暂勿前往”的预警,是基于大量情报分析做出的专业判断,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每次发布这样的预警,其实都是在给大家提个醒:该走了,再不走就可能走不了了。 真正的撤侨,是提前协调好航班、轮船,是在局势还稳定的时候把人安全接回来,是让大家在自家的土地上安心等待消息,而不是等开战了再在异国他乡的炮火里惊慌失措。 所以说“开战即封门”,是对日本战略算计的清醒认识,是对国际冲突规律的总结。那70万滞留人员不是数字,是咱们的同胞,正因为如此,才更不能指望日本会发善心。 撤侨的主动权从来都要握在自己手里,而握主动权的最佳时机,就是开战之前,就是外交部预警响起的那一刻。别等枪响了才后悔,听国家的话,提前做好准备,这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鹏天云光

鹏天云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