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家姑娘是开面馆,她说一斤面粉能出一斤6两的面条。一斤面粉2块钱5

非凡历史 2025-11-21 08:37:51

邻居家姑娘是开面馆,她说一斤面粉能出一斤 6 两的面条。一斤面粉 2 块钱 5 的话,一斤面才 1 块 6 毛钱。面馆里卖的一碗面是六两,没吃饱的话可以免费加两次面。但是加的面量就少了,两次也就半斤左右。最便宜的一碗凉拌面都要 9 块 9 毛钱,成本也就 3 块钱,卖一碗面最少也能挣上 5 块钱。要是再加囱蛋,肉丸子豆皮的,能挣十块钱吧,妥妥的暴利。 我一开始听她这么算,真觉得这生意跟捡钱似的,每天卖个百八十碗,月入过万不是问题。后来没事就爱去她店里蹭坐,一来二去才发现,这 “暴利” 背后全是看不见的辛苦。这姑娘叫小敏,每天凌晨三点半准定起床,先去菜市场抢新鲜菜 —— 凉拌面用的黄瓜得是顶花带刺的,豆芽要掐掉根须,香菜得挑叶子嫩的,稍微有点蔫的她都不要。有次我起早陪她去,看见她蹲在菜摊前一根一根挑豆芽,摊主都笑她:“姑娘,你这做生意的,哪有这么挑的?多费时间啊。” 小敏就说:“我家面就靠这口新鲜,不挑不行。” 买完菜回店里,她就开始揉面。我原以为面馆都用机器揉面,没想到小敏一直手揉。偌大的面盆,她双手插进去,使劲往一个方向揉,面疙瘩要揉开,面团要揉得光滑有韧劲,一趟下来就是一个多小时。我试过一次,没揉五分钟胳膊就酸得抬不起来,小敏却跟没事人似的,额头上渗着汗,还跟我开玩笑:“你这细胳膊细腿,可干不了这活。” 揉好的面醒发半小时,再切成细条,抖散了晾着,每一根都得均匀,不然煮出来有的软有的硬。 除了面,凉拌面的料汁也是关键。小敏每天都要现熬葱油,小葱葱白切小段,锅里倒上花生油,小火慢炸,得盯着锅不能走神,炸到葱白金黄出香,立马关火捞出来,晚一秒就糊了,料汁就会发苦。还有酱油,她不用现成的生抽,得用八角、桂皮、香叶煮过,再放凉了用,说这样才有香味。有回我尝了一口她煮好的酱油,确实比普通酱油鲜,小敏说:“这都是细节,差一点味道就不一样了。” 大概是上个月,店里来了个穿西装的男人,点了碗凉拌面,吃了两口就把筷子一摔,大声嚷嚷:“你这面凭啥卖 9 块 9?隔壁那家才 7 块!坑人呢!” 店里其他顾客都抬头看,小敏没急,走过去笑着说:“大哥,您先别气,要不我带您去后厨看看?” 男人愣了一下,跟着小敏进了后厨。小敏指着盆里的面团:“大哥,我这面都是手揉的,没加一点添加剂;您看这菜,都是今早刚买的;料汁里的葱油、酱油,都是我自己熬的。您要是觉得不值这个价,这碗面我算送您的,不要钱。” 男人看完后厨,又尝了一口面,脸有点红,挠挠头说:“姑娘,是我错了,你这面确实值这个价。” 后来这男人成了常客,还带了好几个朋友来,都说小敏家的面实在。 更让我意外的是,小敏每天早上都会留两碗热汤面。附近有两个环卫工阿姨,每天早上扫完街就来店里,小敏不用她们说,直接端上热汤面,还加个卤蛋,说:“阿姨,趁热吃,暖暖身子。” 我问她为啥这么做,小敏说:“我妈以前也是环卫工,冬天扫街冻得手都裂了,就盼着能喝碗热汤。我现在能帮一点是一点,不算啥。” 没想到这事儿被一个顾客拍了视频发网上,一下子就火了。好多人专门来店里吃面,说要吃 “有良心的面”。店里每天都坐满了人,小敏更忙了,早上揉面的量从原来的十斤加到二十斤,中午饭都顾不上吃,只能啃个馒头垫垫。附近的阿姨们看她忙不过来,主动来帮忙择菜、洗碗,不要工钱,说:“小敏这孩子心好,我们帮衬帮衬是应该的。” 前几天我又跟小敏算成本,她说现在面粉涨了两毛,蔬菜也贵了,但是面价没涨,还是 9 块 9 一碗,免费加面的规矩也没改。我问她:“现在人多了,能多挣点了吧?” 小敏指着墙上贴的一张纸,上面写着 “每周三为困难学生提供免费午餐”,说:“挣得多了,就能帮更多人了。我开这个面馆,本来就不是为了赚大钱,就是想让大家吃口实在饭,顺便帮衬下需要帮忙的人。” 这时候我才明白,之前算的那点成本账,根本没算上小敏的辛苦、她的用心,还有她那颗善良的心。哪有什么 “妥妥的暴利”?不过是她用凌晨的汗水、不掺假的食材,一点一点攒出来的口碑。现在小敏的面馆不仅生意好,还成了咱们小区的 “暖心点”—— 有人忘带钱了,小敏让先吃面下次再给;有人感冒了,她会多放两勺热汤;放学的孩子来吃面,她会多加半勺面。 上周六,我去店里吃面,看见小敏正在教一个老奶奶揉面。老奶奶说:“姑娘,我想跟你学做面,回家给我孙子做。” 小敏笑着说:“阿姨,我教您,不难,就是得有耐心。” 阳光透过玻璃照进店里,看着小敏认真的样子,我突然觉得,这才是最好的生意 —— 不只是赚钱,还能把温暖传给别人,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的。

0 阅读:517

评论列表

水星

水星

5
2025-11-22 15:29

房租呢?水电呢?人工呢?

非凡历史

非凡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