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欧洲最后悔的就是德国了吧!不是因为中国,也不是因为美国,而是因为匈牙利。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几年前谁能想到,曾经的欧洲经济火车头,会被一个中东欧小国上了一课,德国人现在看着匈牙利的经济数据,心里五味杂陈,人家增长率排在欧盟前三,工厂灯火通明,投资一波接一波往里涌。 反观自己,经济增速掉到负数,工厂关门的关门,搬家的搬家,老百姓冬天开暖气都得掂量掂量。 这事得从能源说起,默克尔那会儿,德国工业用的是俄罗斯天然气,价格稳得很,管道一通,气就哗哗地来了。 汽车厂、化工厂、机械加工厂,靠着便宜能源把成本压到底,产品往全世界一卖,钱赚得盆满钵满,那时候德国制造这块招牌,在全球市场就没输过。 可新政府一上台,为了跟美国保持一致,硬生生把北溪管道这条命脉给断了,转头去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价格直接翻了好几倍,运输还不稳定,天气一不好价格就往上窜。 工业用气成本涨了三四倍,中小企业哪扛得住,巴伐利亚那边,半年就有上千家小厂子倒闭,老板们愁得头发都白了,大企业也好不到哪去,奔驰宝马这些汽车巨头,不得不把生产线往外搬,找能源更便宜的地方。 普通老百姓的日子更难过,燃气费电费账单月月涨,以前冬天暖气随便开,现在都得算计着用。 有老人为了省电费,大冷天宁愿去超市里蹭暖气,德国制造的全球市场份额,一年就掉了两个百分点,这可是默克尔攒了十几年的家底。 再看匈牙利那边,人家就没跟着瞎折腾,欧盟喊着要制裁俄罗斯、断俄气,匈牙利总理就一句话:我们国家的日子要过下去,不仅没断俄气,还跟俄罗斯商量着用本币结算,把购气成本压得更低。 能源稳了,制造业就捡了大便宜,德国工厂因为成本高不敢接的订单,匈牙利的工厂接过来照样能赚钱,不少德国企业干脆把生产线迁到匈牙利,一年就给人家带来几十亿欧元的投资和上万个工作岗位。 德国这边能源紧张还只是个开头,真正尴尬的是原材料,德国想搞高科技产品,发现稀土这些关键原料全得从中国进口,欧盟本来想靠技术封锁,结果中国限制了关键原料出口,德国的高科技产品直接停工。 大众宝马的电动机缺磁铁,沃尔夫斯堡的生产线每周只能减少班次,巴斯夫的产能干脆转移到中国湛江去了,德国这才发现,自己的安全和产业早就被别人卡住了脖子。 匈牙利这时候又聪明了一把,中国的宁德时代、比亚迪要建厂,匈牙利张开双臂欢迎,政策优惠给得特别痛快,项目一来,配套政策全都跟上,工人培训也安排好,企业来了就能上马。 结果失业率降了,经济增长也快了,新能源产业链转移到这里,稀土原材料也不愁,现在匈牙利制造的零部件,反过来成了德国企业的救命稻草,德国设计、匈牙利生产、中国技术,新的循环就这么形成了。 德国最大的问题是太在意那些空头理论,把实在的机会给丢了,说要去风险,结果出口不涨反跌,匈牙利没什么包袱,合作谁来都行,只要能带来工作岗位和收入,脑袋转得比谁都快。 德国的官员还在开会讨论要不要继续和中国合作,匈牙利人已经把工厂建起来了,货柜车一辆接一辆地往外跑,德国车企老总提心吊胆,市场份额被新势力抢走,还得去东欧买电池。 匈牙利的路子说穿了很简单,遇到能带来利益的合作就答应,修铁路、建工厂,只要能让国家变得更有活力,他们就愿意放开手脚干,德国总怕这怕那,一直想着要不要符合欧盟要求,结果什么都慢一步。 企业和老百姓等着看政策,等得心里发慌,机会就这样被错过,德国经济部的官员在内部会议上脸色都不太好看,大家都明白,再不调整思路,传统强势产业的优势会被蚕食掉。 匈牙利已经用行动证明,谁能赚钱就跟谁合作,德国还在犹豫,人家已经把产业链一环一环地拉到自己身边,外来企业和本地员工都觉得这里是块热土,大家有活干,收入高,生活也有盼头。 德国企业家去匈牙利谈合作,表情里又羡慕又无奈,投资环境的差距,已经不是一两年能补回来的。 匈牙利的铁路、工厂、物流园区,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基础设施,成了他们吸引外资的法宝,德国过去总觉得自己领先,现在却看到别人用这些小动作把大项目都抢了去。 谁的办法更有效,一目了然,欧洲的竞争就看谁能快人一步,匈牙利夜晚工厂的灯光一直没熄灭,德国的会议桌前却还在讨论。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