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方面正式宣布了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刚在社交媒体宣布,要彻底改革国有能源企业。这次改革既要查账本,还要调整管理层。 泽连斯基选择这个时间点推进改革,背后是乌克兰不得不动手的现实考量。在泽连斯基宣布改革的五天前,乌克兰国家反腐败局与反腐败专门检察官办公室联合发布调查结果。 该结果显示,乌克兰能源部现任及前任官员与一批商人勾结,形成犯罪集团,涉嫌通过多种手段洗钱、非法牟利,已查明的洗钱金额接近1亿美元。 调查结果公布后,乌克兰相关部门立即采取行动。11月11日,也就是调查结果公布的第二天,国家反腐败局在首都基辅及其他多个地区开展70多次搜查行动。 执法人员在现场查获大量涉案文件和现金,这一系列行动直接揭露了乌克兰能源领域长期存在的积弊。11月12日,乌克兰能源部长格林丘克和司法部长加卢先科相继递交辞呈,两人辞职与此次腐败调查存在直接关联。 除腐败问题外,乌克兰国有能源企业还面临巨大产能压力,这也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因素。 今年10月3日,俄罗斯对乌克兰能源设施发动大规模袭击,巡航导弹和无人机精准打击哈尔科夫、波尔塔瓦两个关键气田产区,这两个地区是乌克兰天然气生产的核心区域。 袭击导致乌克兰天然气产能直接下降60%,全国天然气产量不足平时的40%,对本就紧张的乌克兰能源供应造成更大压力。 乌克兰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Naftogaz作为国内最大国有能源企业,在此次袭击中受损最为严重。该公司旗下多个压缩站、加工厂被直接击中,关键设备完全报废。 初步评估数据显示,此次袭击造成的年天然气产量损失超过40亿立方米。Naftogaz首席执行官阿列克谢·切尔尼绍夫当时公开表示,企业现金流已极度紧张,只能依靠外部融资才能维持冬季运营。 产能锐减直接引发民生和经济领域的连锁反应。泽连斯基随即下令优先保障居民用气,工业领域只能采取减产措施,这一决策对本就低迷的乌克兰经济造成明显冲击。 随着冬季临近,气温下降将使天然气需求量翻倍,乌克兰方面测算得出,这个冬天至少需要额外投入22亿美元进口天然气,才能保障民众基本取暖需求。对于军费开支高企的乌克兰来说,这笔资金构成沉重负担。 为筹集这笔急需资金,泽连斯基亲自出面争取援助。袭击发生后,他立即与七国集团进行视频连线,提出资金和物资援助请求。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8月提供5亿欧元贷款,欧洲投资银行10月追加3亿欧元贷款,但这8亿欧元援助与22亿美元的资金缺口仍有较大差距。Naftogaz不得不持续与国际金融机构谈判,希望获得更多追加资金,用于天然气采购和受损基础设施修复。 在腐败问题曝光、产能严重不足、资金极度紧张的多重压力下,泽连斯基推出这场彻底改革。他在社交媒体动态中明确各国有能源企业的改革时间表和具体任务,针对不同企业制定差异化改革重点,各项安排都较为细致。 国家原子能公司需在一周内完成新监事会筹备工作,紧凑的时间节点凸显改革紧迫性。水力能源公司将管理层调整作为改革重点,立即启动首席执行官竞聘,并完善监事会架构,通过市场化竞聘选拔具备能力的管理者。 天然气运输系统运营商则采取双重举措,既要完成监事会改组,也要推进总经理竞聘,确保管理团队快速实现迭代更新。 作为核心企业的Naftogaz,改革节奏相对平缓,将启动新一届监事会竞聘,泽连斯基明确要求2026年1月前完成新旧团队交接。除这些重点企业外,其他大型国有能源企业也被纳入改革范围,需同步更新国家代表监事,确保改革覆盖能源领域所有关键环节。 为确保改革落地见效,泽连斯基特意强调监管和执法层面的保障措施。乌克兰政府将联动执法部门与反腐机构,形成监管合力,严厉查处国有能源企业违规操作行为。 泽连斯基在动态中着重指出,保障能源领域透明廉洁是此次改革的核心优先事项,这一表述表明此次改革旨在从根源上解决能源领域腐败问题。 改革消息公布后,乌克兰国内反响积极。不少民众在泽连斯基动态下留言点赞,有网友表示早就该整顿国有能源企业,此前冬季取暖困难、电费持续上涨的问题已引发民众普遍不满。 行业专家也表示,国有能源企业管理混乱和腐败问题长期存在,此次借助反腐契机推进改革,对保障乌克兰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