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外交部宣布了!2025年11月13日,乌克兰外交部宣布,因缺乏成果,乌克兰方面至少在今年年底之前将停止与俄罗斯进行和平谈判。 一纸声明,乌克兰“关门谢客”,短期和平彻底没戏了。 要说谈判黄了的直接导火索,得从双方那拧巴到骨子里的分歧说起,今年5月土耳其主持的会谈里,俄乌好不容易就交换1000名战俘达成共识,当时外界还盼着这能成为破冰的起点。 可没想到后续执行彻底拉胯,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直接戳破,说好交换1200人,最后成了的还不到三成。这事儿不光让信任基础碎了一地,更暴露了双方在核心问题上的鸿沟根本填不上。 乌方一直咬死要“先停火再谈判”,觉得只有全面无条件停火30天,才能有坐下来聊的前提。可俄罗斯那边门儿清,知道这是乌克兰想借机喘口气,等着西方的武器和援助补上来,所以死活不同意先停火,反倒要求乌军先从部分土地撤军才肯谈停火条件。 这就形成了死循环,你要停火喘口气,我要先拿筹码再停火,谈来谈去只能是原地打转,更别说那些根本碰不得的雷区,比如乌能不能加入北约、争议领土的归属,这些议题只要摆上台面,基本就是谈崩的结局。 乌克兰敢这么干脆地“关门谢客”,背后少不了西方援助的底气,就在11月初,欧盟刚通过决议给了超18亿欧元援助,算上之前的款项,乌克兰援助机制生效以来已经拨付了不少钱,全靠这些资金撑着公共行政运转和宏观金融稳定。 更早的2月份,基辅开“支持乌克兰”会议时,欧盟、瑞典、西班牙这些国家要么给钱要么给装备,英国还搞了最大规模对俄制裁,加拿大甚至动用俄冻结资产援乌。 手里有援助撑着,战场上也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自然没必要在谈判桌上轻易让步,俄军虽然在红军城方向推进,还控制了哈尔科夫库皮扬斯克东部区域,但乌军也能在多个方向击退数十次进攻,这种胶着态势让乌方觉得还有拖延的资本。 但这步棋显然没顾及美国的脸色,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把调停俄乌冲突当成拿诺贝尔和平奖的筹码,之前还跟泽连斯基以及法德英波领导人通电话协调立场,结果乌克兰突然喊停谈判,等于直接打乱了他的外交议程。 特朗普之前就抱怨调停比预想的难,现在乌方这波操作,搞不好会被他视作“阻挠和平”,要知道特朗普早就放话,再没进展就可能放弃调解,甚至转向从战争里捞好处,美乌之间的矛盾说不定要冒头了。 不过也有人看得明白,特朗普最在乎的是看得见的外交成果,不是谈判过程本身,这种心态搞不好会让美国对乌立场变得忽冷忽热。 欧洲那边的反应更复杂,简直是各怀心思,德法这些西欧国家嘴上说支持外交解决,却坚决反对任何向俄罗斯妥协的方案,生怕显得自己软弱。匈牙利、斯洛伐克这些国家就不一样了,早就喊着该跟俄罗斯开诚布公对话,不想再被战争拖垮。 更现实的是,欧洲各国已经被这场冲突磨得没了脾气,持续军援砸进去的是真金白银,能源成本飙升、财政赤字扩大,老百姓的“战争疲劳”越来越明显。乌克兰这时候暂停谈判,等于是把难题甩给了欧洲:要么加大援助和制裁力度,要么陪着一起陷在泥潭里。这种变相施压的味道,欧洲政客们不可能闻不出来。 俄罗斯那边的态度倒是直接,扎哈罗娃一句话就定了调,说乌方这举动根本就是没诚意谈和平。毕竟俄方从一开始就没指望谈判能速战速决,之前就有政治观察人士说,双方“先停火还是先谈判”的分歧从来没变过,想达成突破本就不现实。 对俄罗斯而言,西方想把乌克兰“欧洲化”的企图才是核心矛盾,只要这个问题不谈,其他议题都是表面功夫,美欧的制裁也动摇不了他们的立场。现在乌方主动喊停,俄方反而少了外交上的牵制,说不定会在战场上更放手推进。 最让人揪心的还是普通人的处境,5月谈判时达成的换俘共识,本是为数不多的温暖时刻,毕竟那是冲突升级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俘交换。可如今协议泡汤,上千名战俘还在等待回家,他们的家人怕是要彻底陷入绝望。 而谈判窗口关闭后,战场对抗只会更激烈,普京之前就强调要完成特别军事行动的所有目标,乌克兰也在扩大对俄能源设施的袭击,接下来的日子里,又不知道多少家庭要被战火撕碎。 说到底,这场谈判暂停不是突然的决定,而是矛盾积累到临界点的爆发,外部援助撑着乌克兰的底气,战场胶着让双方都不愿让步,大国博弈又把谈判变成了筹码游戏。特朗普的和平奖梦、欧洲的战争疲劳、俄乌的核心分歧,这些线缠在一起,早就让和平谈判变成了走过场。 乌克兰这扇“谈判大门”一关,短期内想再打开可就难了,毕竟就像英国媒体说的,双方现在连为和平做“必要让步”的意愿都没有,光靠喊口号根本没用。接下来的几个月,恐怕只能看战场形势怎么变,才有可能逼着各方重新坐到谈判桌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