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能软弱愚蠢到什么程度?丹麦已给世人做了最生动的诠释!丹麦全国军队加起来不到2万人,连人家一个师的兵力都不够,空军总共就54架战斗机,还大方地送了6架给乌克兰,剩下的F-35A和F-16还得靠美国提供维护。 北欧有个国家的操作能让人惊掉下巴,国防建设搞得像过家家,一系列迷之操作把“软弱”和“短视”刻进了骨子里。 这个国家就是丹麦,作为主权国家,本该把自身安全放在首位,却偏偏在国防上自废武功,一步步把主动权交到别人手里。 丹麦的军队规模小到让人难以置信,全国能打仗的军人加起来没多少,连其他国家一个常规作战单位的人数都比不上。 陆军的主战装备数量少得可怜,勉强够维持基本的日常部署,真遇到突发情况根本撑不住场面。 海军的状况更糟,主力舰艇要么常年故障趴窝,要么就是服役了几十年的老古董,关键零部件老化得厉害,连最基础的巡逻任务都难以保障。 有艘护卫舰在红海执行任务时,防空系统突然失灵,眼睁睁看着无人机从头顶飞过却毫无办法,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北极地区本该是防务重点,可那里的巡逻舰连破冰能力都没有,冬天根本没法正常活动,只能任由战略要地处于不设防状态。 空军的操作更是让人看不懂,本身能用于作战的战机就没几架,还非要大方地送给乌克兰一批。 这些战机可不是闲置不用的旧货,而是丹麦空军的主力装备之一,送出去之后,本土防空直接出现大漏洞。 更离谱的是,剩下的战机全靠美国帮忙维护,自己连基本的检修能力都没有。 丹麦早就把国内唯一的战斗机维修厂关了,现在不管是战机升级还是零件更换,都得把飞机送到美国本土,一来一回就是大半年,这段时间里,这些战机等于完全失去了作战能力。 为了填补送出去战机的空缺,丹麦又花大价钱从美国买新型战机,国防预算一路飙升,创下几十年新高,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纯粹是给自己增加负担。 国防上的软弱还体现在对美国的过度依赖上,已经到了几乎丧失主权的地步。 丹麦和美国签了防务协议,允许美军在本土永久驻扎军事基地,还赋予美军人员司法豁免权。 这意味着美军在丹麦境内不管犯了什么事,都不受丹麦法律管辖,要由美国军事法庭来审判,等于把自己的司法主权让出去了一大块。 更严重的是,丹麦把格陵兰岛的防务指挥权也交给了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岛屿,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却成了美国在北极的“不沉航母”。 丹麦自己的军队在战时还要交给北约指挥,自身连完整的作战指挥权都没有,相当于把国家安危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 为了弥补兵力不足的问题,丹麦把义务兵役期延长了将近一倍,还首次允许女性入伍,看似在强化国防,实则是杯水车薪。 就算这样,未来几年的总兵力也达不到一个满编重型旅的规模,遇到紧急情况连预备役都动员不起来,最后还得向美国要装备、要支持。 讽刺的是,丹麦境内多次出现不明无人机侵扰,军事基地和机场都受影响,航班大面积延误,可丹麦军方连一架无人机都没拦住,最后只能靠德国、瑞典等国提供技术支持,自己的防空系统形同虚设。 一个国家的安全,从来都不能指望别人的庇护,国防自主是底线中的底线。 丹麦明明有能力投入资金建设自己的国防,却偏偏选择走依附他人的道路,把大量资源花在购买外国装备和支付维护费用上,自己的军工体系完全萎缩,连基本的自主保障能力都没有。 这种做法看似省了麻烦,实则是把国家命运交到了别人手里,一旦国际局势变化,或者盟友的利益诉求改变,丹麦只能任人摆布。 大国博弈的舞台上,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丹麦为了迎合美国和北约,不断掏空自身国防,放弃战略要地的控制权,这种短视行为早晚会付出代价。 格陵兰岛的防务让渡,已经引发了欧盟和周边国家的不满,丹麦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弱,慢慢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 所谓的“安全保障”,不过是建立在他人利益之上的空中楼阁,一旦失去利用价值,所谓的庇护会瞬间消失。 国防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没有强大的国防,再富有的国家也只是别人眼中的肥肉,一个连自身安全都无法掌控的国家,根本谈不上主权独立,只能在国际舞台上看人脸色行事。 安全从不是靠施舍得来的,自主才是最硬的底气,一个国家如果连保护自己的勇气和能力都没有,再华丽的外表也掩盖不了内在的软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