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回自己的国家!一乌克兰难民本想来到中国避难,结果发现在中国不工作就没有钱拿,便发视频吐槽称,在中国凭什么工作才有钱拿?她在德国什么都不用干就有钱拿!网友表示,我们不接收难民,她是怎么跑来的? 2024 年之前,德国给难民的福利确实大方,单身成年人每月能领 563 欧元补助,约合四千多人民币,房租、医保甚至孩子学费全免,家具都能向政府申请。 这姑娘大概就是那时候在德国过着 “躺平日子”,习惯了不用工作也能体面生活。 转折点就在 2024 年,欧盟福利政策开始收紧。 德国因为公民津贴开支一年快到 430 亿欧元,财政压力顶不住了,不仅新入境的难民不能再领高补助,连老难民的待遇都有人提议削减。这时候不少习惯了高福利的难民开始找下家,姑娘就是其中一个,辗转来到了中国。 可中国的规则完全是另一套。 咱们从来没承诺过给外国难民发固定补贴,能给临时居留许可已经是人道主义考量。 上海有社区统计过,83% 的乌克兰难民来三个月内必须找工作,不然连两千块房租都付不起。这姑娘先后在奶茶店和工厂干活,站一天累得够呛,工资还不到德国补助的零头,心里落差太大,才拍了吐槽视频。 网友最疑惑的 “她怎么跑来的”,其实答案藏在政策里。 中国不是传统难民接收国,但会给战乱流离的人临时安置。这些难民大多是通过正常签证入境,之后申请临时庇护,并不是所谓的 “非法入境”。但这并不意味着能享受福利,相关部门早就明确过,想留在中国就得靠自己挣钱。 说真的,这事儿本质是两种社会逻辑的碰撞。 我之前认识个在深圳开小厂的老板,他雇过两个乌克兰小伙子,凌晨还在研究用直播卖家乡的手工艺品。 反观德国,数据显示当地乌克兰难民就业率才 12%,有人甚至觉得 “工作会影响领补贴”。这差距太真实了 —— 德国模式像温室,把人护得太好反而长不出抗压的根;中国更像热带雨林,得自己扎根才能抢阳光。 有意思的是,欧洲现在也开始反思了。2025年6月,欧盟着手研究难民遣返计划,鼓励有条件者归国。长期供养难民使其依赖福利,不仅会拖垮财政,更会消磨其自立能力,此计划意在改变这一现状。 那位吐槽的姑娘其实也在悄悄改变,她后来每天准时去便利店上班,还跟志愿者说想存够钱送女儿学中文,觉得 “这里虽然累,但没人用同情眼光看我们”。 这事儿最戳人的点,其实是咱们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认知:天上不会掉馅饼。 我妈常说 “好手好脚的,凭啥让人养着”,这话糙理不糙。德国那种高福利看着光鲜,可 2024 年光房租补贴就花了 124 亿欧元,最后还是得靠削减福利救急,说到底根本不长久。 但她的故事像面镜子,照出了两种福利观的优劣。 要是一直躺着领钱,就算躲过了战乱,也躲不过人生的风浪。咱们中国人讲究 “自食其力”,这不是苛刻,是对每个人最实在的尊重。 信息来源: 安娜个人账号视频参考 中国日报——乌克兰接受30天临时停火,美乌发布联合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