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小米 Civi 系列:潮流中端机到底应该怎么做
其实在 24 年初,我们就写过一篇非常不成熟的文章,聊了聊我对 Civi 系列的看法()。当时 vivo 还只做到 S18 系列、OPPO 也只做到 Reno11,各家对「主品牌中端潮流旗舰机」的定位都还不尽相同,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
这篇文章里,我们从潮流、旗舰、社交、产品、宣发几个不同角度来描绘了我们对 Civi 系列的印象和期望,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策略,例如设计与颜色、系统优化、动态照片及其生态、产品定义、宣发策略等等。起码从现在的视角开始回顾,应当承认当时我们的看法是很先进的——起码后续友商 OPPO、vivo 全都是按照「原模原样」的路数在做产品,覆盖到了我们提出的每一点。
希望这些厂商自觉给我打钱,咨询费[微笑]
说回小米 Civi。如果以一个稍广一些的视角来看,其实这是一个“比小米数字旗舰定位低一点点的中端产品”,也是一个从「小米CC系列」、「小米数字系列青春版」进化而来的产品;整体的产品线变迁就历经了“小米CC9”、“小米10青春版”、“小米11青春版”、“小米11青春活力版”、“小米Civi”、“小米12X”、“小米Civi 1S”、“小米Civi 2”、“小米Civi 3”、“小米Civi 4 Pro”、“小米Civi 5 Pro”这几代。每一代的小米 Civi,似乎都没有太出圈,有些“不温不火”,没有给人留下太深的印象。
如果以销量的角度来看,最新的两代 Civi 4 Pro、Civi 5 Pro 的销量似乎都不能和同级的 vivo S 系列、OPPO Reno 系列、荣耀数字系列来直接相比,它的销量只能说和这些产品系列中“销量不怎么出彩”的 Pro 机型来直接做比较。所以......小米 Civi 这个系列,一直给人留下一种......路数不咋对、产品经理心里也没啥数的感觉。
那问题出在哪里?为啥做了这么多代还是不出圈、没法找到目标用户?
我们先来看这一代产品。小米Civi 5 Pro 采用了正面四曲面大挖孔设计,玻璃后盖,8sGen4 平台。前置摄像头其实是单摄,JNP 新硬件、进光量提升,但沿用上一代屏幕设计继续前置灵动岛。就,,前置单摄确实也没必要整双挖孔是吧...
这其实是一种产品定义的懒惰。
我们仔细聊一聊中端机的产品定义。这类机器应该怎么做产品定义?很简单,市场喜欢什么、消费者需要什么,你就给他们什么样的产品。例如,消费者都喜欢大直屏,你给个小曲屏就是不对路;反过来如果消费者都喜欢曲屏手机你硬要做 2.5D 塑料支架直屏同样也是不对路。
如果说和小米 14 同代的产品,等深四曲面是潮流,那今年的潮流要么是 6.3 英寸小直屏,要么是 6.9 英寸大直屏。很简单,这是由 iPhone 的尺寸决定的——今年的市场,只要你产品体验对标 iPhone,那就一定能卖好。
作为一款“潮流小旗舰”,「潮流、旗舰、社交」这几个属性其实缺一不可。
要做潮流,什么是潮流?我们之前说过,这些机器应该在材质、配色上下功夫。每年都会有潘通潮流色、撞色拼色元素也很火,后盖材质也可以用皮革丝绒各种元素来撑高溢价,包括也可以和一些奢牌来进行联名,等等。
其次,找寻潮流、跟随潮流,重要的是要关注市场,不能连续摆烂。OPPO、vivo 每年都会出两代 S、Reno 系列,每代潮流中端机还会在产品中期规划限定版、特殊配色版本,等等,甚至让中端机独占一些软件功能来促进销售。这是非常成功的商业逻辑,不应嘲笑、应该 1:1 学习。
所谓的“潮流中端机”,其本质是满足消费者情绪价值。既然小米 SU7、小米 YU7 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情绪价值、小米 17 Pro 系列的背屏也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情绪价值、小米MIX Flip 同样可以很好地满足消费者情绪价值——这些都说明小米想做好情绪价值的产品是一定能够做好的,做好的能力是有的,那这里最重要的就是重不重视、有没有下资源、有没有对的人。
换句话说,这种机器就应该高度关注市场、甚至引领市场,以市场调研数据为主导、快速的响应并回复市场预期。
继续说产品本身。
我拿到 Civi 5 Pro 的第一印象后盖触感材质,非常细腻的 AG 玻璃,手感材质和中低端机完全不同,可以看出 CMF 是下了本的。整机手感很好,纯平后盖、小米 15 系列的同款反包式金属中框让 Civi 5 Pro 的手感很不错。
系统流畅度相比上代 Civi 4 Pro 提升很大,但小卡顿掉帧仍然较多,在不同模块间切换/冷启动一些系统组件/使用强度较大时会出现频繁小卡顿掉帧。
拍照还算过得去,后置是 K80 Pro 同款水平外加徕卡嘛。这套影像系统优点大家应该也挺熟悉,所以这里只说缺点:相机功能较少,作为主打潮流的Civi居然没有任何和「潮流」有关的相机功能,和硬件没有任何关联的街拍模式居然也缺席了,令人震惊;主摄还是 25mm 焦段而不是23/24mm,60mm 2.4X 变焦只能切到 125mm 5X、250mm 10X,但更常用的 75mm 反而调不出来;人像焦段略少,只有25/35/60/75mm,更长的、可以利用裁切实现的90mm/100mm/135mm系数缺席。
你看,相机功能缺失、相机细节不过关、人像焦段太少且没有特殊玩法,是小米 Civi 5 Pro 在相机上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是闭门造车、还是不关注市场、还是没有做竞品分析?值得反思。
继续聊相机,前置。其实小米 Civi 5 Pro 的前置相机硬件非常好,独占 JNP 传感器,首发超透纳米棱镜,做到同像素尺寸下提高 25% 的感光性能。搭配新平台算法无论自拍人像还是夜景拍摄都有更好的表现。
——但,既然去除了前置超广角,为什么要沿用上一代的双摄灵动岛药丸屏?或者,既然用了双摄药丸屏,为什么不加个前置硬件闪光灯?
所以药丸屏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更好的拍照、更优秀的人像,还是就是单纯没改物料?
这同样是小米中端机应该思考的问题。
最后聊嘴竞品。
如果从广义的角度上来说,小米Civi 5 Pro 的竞品应该是 OPPO Reno14、vivo S30。
OPPO 给出的答案是“最强标准版”。Reno14 给到了金属中框+玻璃后盖、天玑8350/LPDDR5X/UFS3.1/优秀的性能优化、主长广三摄齐全+50M 前置、X 轴马达/双扬声器/防水、领先的 Live 图......这是一台刷新这个价位水平的优秀产品。
vivo 给出的答案是“小屏真旗舰”。vivo S30 Pro mini 是 vivo 中端潮流小屏手机,与 X200 Pro mini 相同的 6.3 英寸屏幕下,S30 Pro mini 给到了旗舰级的天玑 9300+ 芯片,更大的 6500mAh 电池、独立并且玩出花的“实况模式”,支持希区柯克变焦实况、氛围感胶片实况,还有 IMX882 3X 潜望长焦镜头。这是一台有意思的 Pro mini。
小米 Civi 系列,能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给出一个让消费者愿意选择的理由呢?
从硬件选型定义到软件特殊功能,Civi 应该是小米相当特殊的一台机器。但在当下中端机也卷出花的当下,Civi 的未来,应该何去何从?小米,到底应该怎么做潮流中端机?
我们之前分析了很多,包括要跟随潮流啊尽量把产品做得更旗舰啊多学习竞品啊等等,这些都没有问题。但其实最后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回到了原点:
尊重市场、尊重消费者、尊重产品、投入资源。
小小白产品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