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湖北1对夫妻自杀去世,留下仅5岁的女儿,23年后,女儿竟然不顾全村人的指责,毅然决然的带人挖开了父母的墓地!然而,等大家知道实情后,都为之动容! 湖北山村里,一对农民夫妇丢下五岁闺女走了,留下的只有一堆寻子日记和无尽遗憾。二十三年后,那闺女长大,面对村里人摇头叹气的眼光,偏要挖开父母的坟。棺盖一掀开,尘土里藏着的,是啥秘密让全村人从骂声转成抹泪?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柳林乡六家坪村,吴家夫妇是地道的庄稼汉,家里十几亩薄田,够一家人填饱肚子。1987年,闺女吴家雨出生,粉嫩嫩的,像村里刚熟的桃子。夫妇俩乐坏了,吴爸下地时总多带把野菜回来,吴妈则省下布料给她做小衣裳。两年后,1989年,儿子吴家燚来了,小家伙耳后有个小红点,吴妈说这是福相,一家四口挤在土坯房,日子虽苦,笑声不断。 可天有不测风云,1990年夏天,夫妇俩带两岁的吴家燚去武汉办事。武昌火车站人多眼杂,孩子一眨眼就不见了。拐走孩子的家伙叫江长涛,是个惯犯,专干这缺德事儿,把小孩儿转手卖到外省,从没留半点痕迹。夫妇俩报了警,可线索全无。从那天起,他们的日子就变了样。家底儿三百多块全搭进去,跑了三十八座城,贴寻人启事,求民警帮忙,甚至找过算命先生。吴爸的日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每趟行程,字歪得像蚯蚓爬,透着股子绝望。 两年过去,夫妇俩撑不住了。1992年7月23日,他们在家选择了自尽,把五岁的吴家雨扔给年迈的爷爷奶奶。村里人议论纷纷,说这家摊上这事儿,够倒霉的。小吴家雨从此没了爸妈,跟着老人过日子。爷爷腿脚不利索,奶奶眼睛花,家里穷得叮当响。她上学时,书包是捡的旧货,饭桌上常是野菜汤。九岁那年,奶奶翻出个铁皮盒,里头是父母的日记。吴家雨一看那些字,记住了弟弟的模样和那点耳后红痣,心想,长大了一定得把弟弟找回来。 吴家雨不是啥大人物,就是个农村丫头。长大后,她出去打工,干过建筑工,搬砖头灰头土脸;干过饭店,刷盘子手泡得发白。工资到手,她舍不得花,全攒着找弟弟。起初靠日记里的线索,四处打听人贩子窝点,风里来雨里去。2007年,她接触上网,在网吧敲键盘,把弟弟信息发到论坛。手指生疏,按键声在安静的屋里格外响。几年后,2012年,她听说“宝贝回家”网站,专帮失散家人牵线。她赶紧注册,上传照片,盯着页面等消息。日复一日,她就这么熬着。 转眼2015年,网站来信,说福建有个年轻人疑似匹配,得比对DNA。可父母没了,哪来的样本?专家说,只能从坟里取骨头。吴家雨一听,脑子嗡嗡的。在农村,开棺是大忌,村里人谁沾这事儿?她跟奶奶商量,老人家直摇头,说这是断香火。村口茶摊上,汉子们抽烟聊天,有人说她疯了,有人骂不孝。妇女们井边闲话,也说会遭报应。可吴家雨铁了心,这不是为自个儿,是圆父母的心愿。她联系县公安局和法医,办手续时,手稳稳的递上纸张。 就这样,2015年11月23日,开棺那天到了。竹山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来了人,央视《等着我》栏目组也跟上。村里人围了一圈,等着看热闹。两口棺挖出,法医取了牙齿和骨片,样本送去检测。吴家雨站在那儿,眼里含着泪。村人起初指指点点,可等真相一出,全都安静了。原来,她是为找弟弟啊!这下子,大家伙儿的心都软了。 样本入库后,2016年初进了公安部失踪儿童数据库。吴家雨天天盼着消息,睡不着觉。2017年2月,《等着我》节目组通知她去录节目。她坐火车进城,心悬着。现场,一个年轻人走出来,耳后那点红痣,一眼对上。DNA比对确认,他就是吴家燚,被拐到福建后,养父母给他改名林奕辉,供他读了大专。他也上过“宝贝回家”找家人。姐弟俩抱头痛哭,二十七年空白,一下子填上。 重逢后,他们回竹山县,给父母上坟。吴家燚跪那儿,说爸妈我回来了。村里人听说,全来帮忙烧纸。柳林乡把这事儿写进村志,立了“反拐警示碑”,提醒大伙儿看好孩子。县博物馆还收藏了法医工具,当成展品教育人。节目一播,网上留言刷屏,好多家庭受鼓舞,继续寻亲。 这故事听着揪心,可也暖心。拐卖儿童是社会毒瘤,公安机关这些年打击得越来越狠,DNA技术帮了大忙。像吴家雨这样,靠着法治和互助平台,才把亲人找回。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这事儿,建数据库,推“宝贝回家”,就是让每家每户团圆。农村娃命苦,可骨子里那股劲儿,搁哪儿都行。吴家雨没读多少书,却用行动证明,亲情这东西,隔多远也拉不断。 搁现在,社会风气变了,大家更懂事儿。村里人从起初的反对,到后来的支持,也说明人心是肉长的。反拐工作,得靠全社会出力,家长多留心,社区多宣传,公安多发力。吴家燚现在在福建安稳工作,姐弟俩常打电话,聊家常,补那些年的亏欠。生活就这样,苦尽甘来。 这事儿传开,成了典型。媒体报道,专家点评,都说这是亲情的力量。竹山县还办讲座,用这故事警醒人贩子下场。江长涛那号人,早晚绳之以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