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侦察参谋傅平山牺牲后,其遗体被越军浇在水泥基座中,部队首长指示:花1

余军侃武器 2025-11-09 17:41:27

1987年,侦察参谋傅平山牺牲后,其遗体被越军浇在水泥基座中,部队首长指示:花1万元,找几个越南人,把烈士遗体带回来!   边境线上,硝烟未散,一支小队深入敌境15公里,目标直指活捉敌兵。捕获成功本该万事大吉,谁知一声呼救引来数百敌军围堵。英雄傅平山为掩护战友,孤身周旋六天五夜,弹尽粮绝时壮烈捐躯。遗体遭敌浇筑水泥,永陷侮辱。部队首长痛下决心,花1万元联络当地人,誓要带回英雄骨血。这段往事,藏着多少血与火的秘密? 上世纪80年代中越边境形势紧张,38集团军114师侦察大队驻守老山一线。这支部队是边防骨干,专司情报突击。傅平山1957年生于天津塘沽,1976年参军,次年入党。从普通战士干起,他凭着过硬本领,逐步升为侦察科副营职参谋。平日里,他总在指挥部钻研地图,分析敌情,帮小队完善方案。部队上下都知道,这位29岁的骨干,实战经验丰富,关键时刻靠得住。 1986年底,边防战备加紧。侦察大队加强训练,战士们反复模拟越境行动。傅平山参与多轮方案讨论,强调隐蔽和快速撤离。12月26日,上级下达捕俘任务:小队越境推进15公里,抓获敌兵获取情报。四连精干力量为主力,傅平山随队提供指导。队伍装备轻便,只带步枪、手榴弹和少量弹药,避免重火力拖累机动。 次日清晨,四连抵达大黑山外围埋伏点。溪边取水处距敌阵地两百米,地势隐蔽。上午九点,一名越军士兵下山取水。战士们迅速制服他,捆绑后准备撤离。谁知俘虏挣脱绳索,大喊求救。敌阵地警报响起,数百越军涌出包围。四连无重武器,只能靠步枪和手榴弹反击。一排长带人冲上前,投掷手榴弹开路,击毙十余敌兵。他中弹后拉响最后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为主力争取时间。 傅平山指挥剩余战士突围。途中发现副大队长和通讯员失踪,他掉头搜寻。结果暴露行踪,越军发现他落单。傅平山击毙两名敌兵,但右腿中弹。敌方意图生擒,不开枪而围堵。他藏身草丛,待敌靠近投掷手榴弹炸开缺口,转移藏身处。越军出动百余人搜山,五天下来增至三百。傅平山腿伤加重,弹药耗尽,却多次避开包围。 1月1日,越军封锁山洞。敌兵喊话劝降,傅平山不为所动。越军投掷多枚手榴弹,洞内爆炸,他就这样牺牲。年仅30岁的傅平山,对越自卫反击战中阵亡级别最高的侦察兵。他的坚持牵制三百敌军,造成不小伤亡,掩护战友安全返回。 牺牲后,越军泄愤,先割下头颅示众,又将遗体浇筑入水泥基座,置于越南一处烈士陵园入口。每日行人践踏,这手段极尽侮辱。部队获悉情况,首长震怒。直接抢回风险大,易生事端。首长当机立断,指示拨款一万元,联络当地越南边民,务必运回遗骸。强调这是对英雄负责,不能让骨血长留敌地。 三名越南边民接下任务。他们趁夜潜入陵园,凿开基座。遗体暴露太久,已严重腐烂,仅头颅完整。边民小心包裹,藏于背篓,绕小道过境。途中避开哨卡,顺利交接。头颅运回国内,经火化安葬天津塘沽烈士陵园。傅平山追记一等功,部队为家人提供长期关怀。 这事发生在1987年,距今近四十年。傅平山的故事在部队流传,激励一代代边防战士。想想看,那时边境对峙,一线部队吃住都在阵地,傅平山这样的参谋,平时帮着分析情报,制定计划,从不叫苦。捕俘任务本是情报需要,却因敌情复杂酿成激战。他不顾个人安危,折返找人,体现的就是军人的担当。 越军那套浇水泥的把戏,暴露了他们的野蛮。我们部队没纠缠报复,而是用实际行动维护尊严。花1万元不是小数,那年物价低,这笔钱够一个家庭过好一阵子。首长这决定,接地气,也透着人情味。联络边民,靠的是平时积累的信任。边境线上,中越民众本有往来,这事办成,体现了和平处理的智慧。 傅平山的牺牲,不是孤例。老山轮战中,无数战士倒下,换来边疆安宁。今天我们过太平日子,多亏他们用命守着。部队以此为鉴,加强侦察训练,完善战术方案。傅平山陵园成了教育基地,战士们去参观,缅怀先烈,坚定保家卫国信念。 说到底,这故事告诉我们,和平稳定来之不易。傅平山从塘沽小子到侦察骨干,短短十一年,靠的是实干和忠诚。牺牲时,他用最后力气击伤敌兵,没留遗憾。头颅回国安葬,象征着英雄魂归故土。部队没忘他,家人也没孤单,这份关怀延续至今。 边防形势虽变,但精神不变。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南海东海有摩擦,边防部队仍旧日夜值守。傅平山的事迹,像一面旗帜,提醒大家,国防无小事。

0 阅读:0
余军侃武器

余军侃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