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全国进入灾难状态,广大网友都很清醒。点赞最多的一条评论是:“中国深表同情,

史鉴奇谈 2025-11-09 17:10:38

菲律宾全国进入灾难状态,广大网友都很清醒。点赞最多的一条评论是:“中国深表同情,但爱莫能助,相信菲律宾一定会战胜地震灾害,相信美国等西方国家一定会出手援助,祝愿菲律宾人民能克服一切困难,战胜自然灾害。”   网友们这种“清醒”态度不是没来由的,背后是这些年中菲关系里一堆让人憋屈的事儿。大家记忆最深的就是2013年超强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那回。   当时中国尽管自己沿海也受灾,还是迅速表达了人道主义关怀,最初提供了10万美元紧急援助,后来考虑到灾情严重,又增加了价值160万美元的物资,并且主动提出派遣一支56人的专业应急医疗队深入灾区。   这支医疗队真是吃了苦头,他们辗转到达重灾区莱特省阿布约市,在满地鹅卵石、蚊虫猖獗、断水断电的恶劣环境下,顶着帐篷内42度的高温甚至暴雨灌营的困难,坚持为当地民众提供医疗服务。   他们不仅接诊了大量病患,还帮助恢复了部分医疗设施,这种实实在在的付出,菲律宾当地民众和官员当时都表示非常感激。   但西方一些媒体当时却开始带节奏,拼命炒作中国援助“微薄”、“小气”,甚至说中国“软实力外交失败”,刻意用美国动辄数千万美元的援助和航母救灾的“大场面”来作对比,试图挑拨离间。   这种舆论压力下,菲律宾政府当时的回应也显得有点犹豫和复杂。尽管中国提供的医疗援助非常及时和专业,但菲方在接收援助和允许中国医疗队进入灾区这件事上,处理得并不干脆,甚至显得有些拖延。   这种略显消极的态度,与后来美日军舰高调亮相灾区、媒体广泛宣传其“救灾天使”形象形成了对比,让很多人感觉,人道救援背后似乎总掺杂着地缘政治的算计。   时间快进到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时期,中国再次向菲律宾伸出了援手。2020年3月,中国向菲律宾捐赠了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医用防护服等急需的医疗物资。   菲律宾当时的外长洛钦在物资交接仪式上都承认,中国采取的抗疫措施是正确有效的,为其他国家指明了道路。   中国在自身防控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还能分享经验、提供物资,这份情谊本应值得珍惜。   然而菲律宾方面的某些做法却常常让人寒心。尤其在近年,菲政府明显加强了与美国的军事捆绑,比如2023年允许美军新增4个军事基地,其中卡加延省的基地距离中国的黄岩岛仅约200公里,明显是针对中国。   到了2024年,菲律宾船只还在南海仁爱礁海域蓄意挑衅,冲撞中国海警船后反而诬蔑中国“使用武力”。菲律宾智库专家鲍比·图阿松曾点出关键,他认为马科斯政府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美国“捐赠旧舰艇”等军事援助的诱惑,其加强与美军绑定的政策,更像是服务于美国在地区的战略利益,而非菲律宾自身的国家安全与发展需求。   美国向菲律宾提供大量军事装备,但在菲律宾真正面临的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挑战上,却未见给予同等重要的实质性帮助。   最近2025年10月菲律宾发生强震后,网络上流传的那条高赞评论,恰恰反映了中国民众的普遍观感和情绪积累。   大家看到,在地震发生后,美日澳等所谓“盟友”虽然口头承诺响亮,但实际的救援行动却迟迟未见踪影。而中国这次的应对显得更为审慎,驻菲使领馆第一时间发布的是针对在菲中国公民的安全提醒。   这种变化并非冷漠,而是基于对方过去行为的一种理性调整。当一个国家屡次在接受帮助后,转身就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做出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事情时,任何的善意和援助都可能显得一厢情愿。   所以说,广大网友的“清醒”是有深刻事实基础的。大家对菲律宾人民遭受的自然灾害抱有同情,这是中国人固有的善良。   但国家间的援助和合作终究是双向的,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基础上。   菲律宾政府若继续选择一条背离邻里和睦、引入域外势力搅局的道路,那么中国民众觉得“爱莫能助”,将有限的资源优先用于改善本国民生,也就成为一种可以理解的理性选择了。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谁的善意也不该被无限度地透支和辜负。

0 阅读:62

评论列表

董叶和董根

董叶和董根

2
2025-11-09 17:56

又一个大台风正在菲律宾转圈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