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世界上最没用的,就是第二大海军!很多人以为,中国海军疯狂“下饺子”,只是为了区域拒止。错了,当总吨位超越美国的那一刻,它的唯一使命,就是把所有干涉台湾问题的外国舰队,从世界第一,打成“最没用的”。2025年,中国海军现役舰艇总吨位已经爬到297万吨,战舰总数754艘,稳坐全球第二。相比之下,美国海军总吨位740万吨,舰艇296艘,看起来还领先一大截。 从近海防御型的“黄水海军”,加速迈向具备远海护卫能力的“蓝水海军”,这一转型的核心目标非常明确。过去十几年,那种被外界形容为“下饺子”般的造舰速度,背后是极其精准的力量计算。 有俄媒甚至指出,中国海军在2025年一年新增的舰艇总吨位就高达25万吨,这体量足以在短时间内重塑区域海上力量的平衡。 这么庞大的舰队,当然不是摆在港口里看的。它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在中国近海,特别是台湾周边海域,建立起让任何对手都无法突破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屏障。 这套体系可不是单靠几件先进武器,而是一个融合了水面舰艇、潜艇、空军、火箭军等多种力量的立体化网络。 有分析就提到,中国在西太平洋拥有地理上的“主场优势”,一旦将这个优势与各军兵种的联合战力结合起来,将会形成极强的防御和反击能力。像解放军的潜艇部队、装备先进雷达系统的驱逐舰以及整合了天基、空基的C4ISR体系,都被视为这套战略的重要支柱,能对试图介入的外军构成严峻挑战。 所以,中国海军的壮大规模和提升技术,每一步都指向实战应用。比如福建舰航母采用的电磁弹射技术,据称能实现37秒弹射一架战机,这直接提升了舰载机的出动效率,为航母编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加分不少。 还有像055型万吨驱逐舰、075型两栖攻击舰这些大型平台的入列,不仅意味着中国海军走向深蓝,更标志着其远海机动作战和两栖投送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这些装备更新换代的速度,被外界解读为中国海军正在为应对高端冲突做扎实的准备。 回过头看美国海军,虽然其总吨位和航母数量目前仍占优势,但它的挑战是全球性的,力量相对分散。而且,美国海军自身也面临舰艇老化、造船能力不足、维修任务积压以及新舰建造进度严重延误等棘手问题。 有报道提到,美国海军甚至不得不考虑从国外采购战舰来缓解压力,这在其历史上是罕见的,也折射出其国内造船工业面临的困境。这些内在的结构性难题,无疑会制约其在西太平洋与中国海军进行长期高强度对抗的能力。 因此,中国海军这个“世界第二”的定位,充满了进取性。它的目标非常清晰,就是要通过强大的区域制海能力,确保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特别是台湾问题上,拥有绝对的主导权。 近年来,解放军海军在台海周边的常态化演训,以及航母编队前出太平洋进行远海训练,都清晰地展示了这一意图和能力提升。有岛内学者也观察到,随着中国大陆海军力量的活动范围超越“第一岛链”,相关区域的地缘战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说到底,中国海军疯狂“下饺子”的根本逻辑,就是要让“世界第二大海军”这个称号变得极具威力——它意味着在关乎国家统一的核心区域,中国有能力让任何外来军事干涉的代价变得无法承受,从而有效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支力量的发展,受益于和平,其走出去的目标,也包含着为维护地区乃至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