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迟等不到中方供货后,安世荷兰将负100%全责,商务部宣布大结局 欧洲车企的

烟雨评社 2025-11-09 12:33:50

迟迟等不到中方供货后,安世荷兰将负100%全责,商务部宣布大结局 欧洲车企的采购部门快被催货电话逼疯了,安世半导体的车规级芯片库存眼看着见了底,生产线随时可能停摆,就在这时候中国商务部的表态给这场持续数月的争端划了重点:荷兰方面要负 100% 的责任。 这场风波的源头还要从荷兰政府强制接管安世总部说起,当时他们搬出所谓 “国家安全” 理由,冻结了中方企业的控制权,本以为握着上游晶圆技术就能拿捏全局。 可他们没算到,安世七成的产品都要靠中国工厂完成封装测试,这最后一道关键工序,恰恰是欧洲短期内补不上的短板。中方启动出口管制后,荷兰总部的仓库半个月就空了,那些没经过封测的晶圆,堆在车间里跟昂贵的沙子没两样。 最着急的当属欧洲汽车巨头们,德国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的生产线已经降速,宝马慕尼黑总部的零部件库存预警灯连续亮了三周。 汽车芯片可不是普通零件,换个供应商就得重新做整车认证,这个过程短则半年长则一年,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早就发了警告,说要是供应问题不解决,全欧洲的汽车生产都可能受严重干扰。要知道汽车产业占了欧洲 7% 的 GDP,背后连着 1300 万人的饭碗,真停摆了可不是小事。 反观中国这边,安世的中国分公司反而没受太大影响。国内的封测产业链早就成熟了,无锡、东莞的工厂很快就接上了产能,连车规级二极管的良品率都保持在 99.5% 以上。商务部还特意说了,已经批准了符合条件的出口豁免,努力促进中国这边恢复供货,态度一直很克制。 这反差其实早有伏笔,这些年中国一直在搞 “补链强链”,光车规级芯片封测的产能就占了全球近六成,这种生态优势不是短期能替代的。 荷兰政府的误判在于太迷信 “技术霸权”,觉得掌握上游就万事大吉,却忘了现代产业链是环环相扣的。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发布会上说得很明白,是荷方不当干预企业内部事务,才造成了供应链动荡,升级了危机,这责任必须荷兰来担。现在他们想回头谈判,可中方的态度很明确,得先停止干涉企业事务,拿出建设性的行动来。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车企也坐不住了,美国汽车创新联盟的首席执行官都出来喊话,说要是芯片出货不恢复,美国的汽车生产也会受干扰,溢出效应能影响好几个行业。这局面成了 “决策在海牙,买单在全球车企”,荷兰想讨好美国的政治姿态,最后却把整个汽车产业链拖进了泥潭。 这场争端其实戳破了不少西方的 “双标” 逻辑,他们平时动辄用政治理由断供,却指望别人永远保证供应。商务部的 “定责” 更像是划了条红线:合作得是双向的,想把政治凌驾于商业规则之上,就得自己承担后果。 现在安世荷兰总部的高管还在四处找解决方案,欧洲车企也开始给荷兰政府施压,但有一点已经很清楚,这次中国不会再替别人的错误兜底了。 安世荷兰要是还等着要货、想甩锅,按规则就得把责任全扛了;真想让生产回归正常,唯一的路就是跟中方达成靠谱、可验证、能稳定预期的协议 —— 越早越好。 信源:环球网 2025年11月6日 《中方认定荷兰100%担责 德国车企急寻安世中国合作》

0 阅读:43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