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现在应该百感交集。他可能没料到,十年前卖给东方大国的S400防空系统,如今在东方大国的手里几乎是失声的状态。 十年前那笔S400军售,本是俄罗斯稳固伙伴关系的棋子,谁知在东方大国落地后悄然变味,渐渐尘封仓库?这系统曾被寄予厚望,如今却难闻其声,背后藏着怎样的技术跃进与战略智慧? 2015 年中俄签下 S400 合同时,外界都觉得俄罗斯占了大便宜。中国可是这款明星装备的首个海外买家,六个营的装备连雷达带导弹,把东部沿海的防空网补得严严实实。 那会儿红旗 9 早期型号射程才 125 公里,面对周边频繁巡逻的侦察机,确实有点力不从心,S400 那 270 公里的射程刚好能填上这个窟窿。2018 年首批装备运抵天津港时,不少人都觉得中国得靠这款俄制装备撑好几年门面。 可俄罗斯没算到,中国引进 S400 的同时,自家的生产线早开足了马力。2017 年朱日和阅兵上,红旗 9B 一亮相就藏不住锋芒。 没加大弹体尺寸,硬是把射程从 125 公里拉到 200 公里以上,两级固体燃料发动机版本更是能摸到 250 公里的门槛。 更关键的是它的制导技术,有源相控阵雷达比 S400 的无源相控阵抗干扰能力强出一截,冷弹垂直发射能实现 360 度无死角攻击,连超低空突防的巡航导弹都难逃过它的眼睛。 对比之下,S400 那号称 400 公里射程的 40N6 导弹,别说卖给中国,连俄军自己都没普及,实际作战性能压根没宣传的那么玄乎。 更绝的是中国的 “消化吸收” 本事,当初签合同时俄罗斯就防着一手,明确不转让技术、不允许仿制,可他们忘了中国早不是当年只能 “仰视” 俄制装备的水平了。 军事专家早说了,S400 的整体技术不算顶尖,没必要全盘克隆,但它的体系思维和软件算法倒是值得琢磨。 中国军工恰恰就盯着这些细节,把 S400 的多弹种协同理念融进国产指挥系统,再结合自家的雷达技术,没多久就搞出了 “全局一张网” 的一体化防空体系。 现在东部沿海的防空阵地,早就不是 S400 单打独斗,而是和红旗 9B、红旗 22 连成片,数据实时共享,拦截效率比单一装备高了好几倍。 这时候再看 S400 的 “失声”,就不是被冷落那么简单了。它更像个 “技术参照物”,平时藏在体系里当 “磨刀石”。用它模拟外军防空系统搞对抗训练,既能练自家导弹的突防能力,又能反推国产装备的短板。 去年有军迷发现,某演训场出现过 S400 雷达开机的痕迹,但全程没发射一枚导弹,显然是在配合红旗 9B 做协同测试。这种 “藏着用” 的思路,比把装备拉出来秀存在感高明多了。 俄罗斯现在怕是有点复杂,自家 S400 还在当主力,中国却已经靠着它的 “启发” 搞出了更先进的红旗 9BE,260 公里射程能同时拦截 8 个目标,连战术弹道导弹都能拦,去年珠海航展一亮相就拿下好几个海外订单。 更打脸的是,中国还把 S400 的维护体系给改了。原本得靠俄罗斯专家来修,现在国内厂家就能搞定,连备件都实现了国产化,等于彻底断了后续的维修生意。 说到底,S400 的 “沉寂” 压根不是什么遗憾,反而是中国国防战略的神来之笔。当年引进它,既解了燃眉之急,又避免了自研过程中的走弯路,算准了这是笔 “过渡账”。 如今国产装备顶上来,又把它融进体系当 “助推器”,一点没浪费。这操作就像当年引进苏 27,没人觉得是依赖,反而看成自主研发的起点。 普京要是想通了这点,或许就不会百感交集了。毕竟能把引进的装备用成 “垫脚石”,而不是 “绊脚石”,这种技术悟性和战略定力,可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有的。 S400 没了声响,恰恰说明中国的防空网已经强到不需要靠单一装备撑场面了 —— 这哪是尘封仓库,分明是功成身退。

用户10xxx21
青出于蓝
高攀东部银泰8
我们拆了研究研究
jhbcd
乌克兰:所以,兔子绝对没有给毛熊提供武器,特别是导弹!谁再乱说,我揍他![开怀大笑]
佛前一片尘
不要总说大毛的防空导弹吹,打飞机问题不大,防无人机和反导恐怕都不行,看看那个国家的防空导弹不吹,美国的爱国者、萨德如何?其他大国的呢?能躲过十防九空的命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