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北周女士移植了自己7岁儿子的肾,最终重获新生,而她的儿子却离开了人世,儿子生前最后一句话:我是妈妈的男子汉,我死后让妈妈替我活着。 这则感动全网的真实事件,主人公周璐的儿子并非虚构,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陈孝天。 2012年的冬天,对湖北孝感的周璐一家来说,是天塌下来的日子。那时她还是纺织厂的女工,每天下班回家,总能看到7岁的孝天趴在桌上写作业,听到开门声就蹦过来抱她的腿,喊着“妈妈今天我又得小红花了”。 可一场体检,让这份平淡的幸福碎了——医生说她得了尿毒症,要靠透析维持生命,想活下去,只能等肾移植。 透析的日子像钝刀子割肉。周璐每周要去医院三次,针头扎进血管时的疼不算什么,难捱的是透析中浑身发冷、恶心的难受,还有看着丈夫陈先生白天在工地扛钢筋,晚上去代驾到凌晨,头发大把往下掉的模样。 孝天好像一夜之间长大了,以前总吵着要玩具,那之后再没提过,还会趁周璐休息时,搬个小凳子给她捶腿,小声说“妈妈,我把零花钱攒起来,给你看病”。 谁都没料到,更狠的打击还在后面。2013年初,孝天开始频繁说头痛,有时候上课会突然呕吐,小脸苍白得吓人。 周璐硬撑着陪儿子去医院,CT结果出来时,医生把陈先生叫到办公室,声音压得很低:“孩子是恶性脑瘤,已经扩散了,最多还有半年时间。”这句话像惊雷,炸得夫妻俩站在走廊里,连哭都发不出声。 孝天不知道“恶性脑瘤”意味着什么,只看到爸爸妈妈红着眼圈,他拉着周璐的手问:“妈妈,我是不是得了很严重的病?是不是要花很多钱?” 周璐抱着儿子,眼泪砸在他的头发上,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也是那天,孝天在病房外,听到护士跟同事聊天,说“他妈妈还在等肾源,要是找不到,可能也撑不了多久”。 这话他记在了心里,晚上偷偷跟爸爸说:“爸爸,我的肾能不能给妈妈?我想让妈妈活着。” 陈先生没敢把儿子的话告诉周璐,他知道妻子宁可自己走,也不会动儿子的主意。可孝天却自己找机会跟周璐说:“妈妈,医生说你的病要换肾,我去跟医生说,把我的肾给你好不好? 我是男子汉,不怕疼。”周璐听了,抱着儿子哭得浑身发抖,说“傻孩子,你还小,妈妈不能要你的肾,妈妈只要你好好的”。 接下来的日子,孝天的病情越来越重,头痛得厉害时,他会咬着牙不喊疼,却总在清醒时跟周璐聊以后:“妈妈,等我好了,咱们去公园放风筝,我还想让你陪我去动物园看大熊猫。” 可他心里清楚,自己可能等不到那一天了。有次化疗后,他虚弱地拉着周璐的手,眼神特别认真:“妈妈,我要是走了,你一定要收下我的肾,替我好好活着,看我没看过的风景。” 夫妻俩挣扎了很久,一边是儿子的生命,一边是妻子的希望,可看着孝天坚定的眼神,他们知道,这是儿子最后的心愿。去做配型那天,孝天特意穿了件新衣服,说“要漂漂亮亮地跟妈妈做检查”。 结果出来,医生说“半相合,符合移植条件,但孩子身体太弱,手术风险极大”。孝天拉着医生的衣角说:“叔叔,我不怕风险,你一定要把我的肾治好妈妈。” 手术定在2014年5月。前一晚,孝天发了低烧,护士给他输液,他却一直攥着周璐的手不放,说话已经有些吃力,却还是断断续续地说:“妈妈,我是你的男子汉……我死后,让妈妈替我活着。”这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手术做了整整八个小时。当医生把孝天的肾脏成功移植到周璐体内,告诉陈先生“手术成功”时,另一个手术室里,孝天因为脑瘤扩散和手术创伤,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周璐醒来后,得知儿子走了的消息,当场晕了过去,醒来后看着自己的肚子,一遍遍摸着,像是还能感受到儿子的温度。 康复后的周璐,把孝天的照片装在钱包里,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她和丈夫一起成立了“孝天爱心基金”,帮那些像她一样需要肾移植、却没钱治病的人,还常去儿童病房,给患病的孩子讲故事,拿出孝天的照片说“这是我的儿子孝天,他特别勇敢,你们也要加油”。 这些年,周璐会带着孝天的“愿望”去看世界——去公园放孝天喜欢的风筝,去动物园拍大熊猫的照片,对着照片说“孝天你看,这是你想看的”。她常说:“我活着,就带着孝天的份一起活,他用生命给了我第二次机会,我得把这份爱传下去,让他的名字永远暖着别人。” 这份母子情,从来不是单向的牺牲,而是孝天用最后的力气,给了妈妈活下去的希望;周璐用余生,把这份爱变成了照亮别人的光。这世上最珍贵的,就是有人愿意把生的机会让给你,而你愿意带着这份爱,替他好好走下去。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清尘
这是来报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