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统、和统都没希望了?台湾军事专家:大陆已经走上了第三条路 过去几年,两岸话题几乎成了整个南海局势的焦点,曾经大陆还想着用经济和文化交流来实现和平统一,可形势变了,从贸易、军事到舆论,台湾问题已经不再只是两岸之间的博弈,而是被外部力量搅得越来越复杂,尤其是美国态度的转变,让局势出现了新的拐点。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延续“美国优先”,台湾在美方眼里成了谈判用的筹码,赖清德想要争取会晤几次碰壁,美国团队还明说台湾芯片太贵,要考虑加税。 所谓的“盟友”日本和欧洲,也只愿意口头声援,一旦真有冲突,没人敢保证会出兵,台湾开始意识到原本仰仗的靠山,其实算得精,比谁都现实。 外部靠不上,内部也一团乱,赖清德上台后喊着强硬对抗,却推不动主要政策。议会被国民党和民众党联合卡死,预算案屡次受阻,岛内民怨升高,街头的游行越来越多,大家关心的是不想打仗、想好好过日子。 而就在这个时候,国民党迎来了新面孔——郑丽文。这个律师出身的新主席敢讲敢怼,主张对话、反对冲突,她当选后迅速拉拢了不少中间选民,最新的民调显示,超过六成台湾民众希望维持现状,这种民意的变化,显然是在给赖清德的路线敲警钟。 政治僵局之外,经济的困境更是现实,大陆是台湾的最大贸易伙伴,出口依赖度高达四成,尤其是半导体、电子产品,更是离不开大陆市场。 可如今的局势不同了,大陆开始用经济手段精准施压,《反分裂国家法》新措施公布后,几位公开支持“台独”的人物被列入黑名单,资产在大陆被冻结,家族企业瞬间陷入停顿,股价大跌,引发连锁反应,于是岛内许多商人开始收敛,不敢再公然跟“独派”绑在一起。 赖清德喊着“去中国化经济”,试图把投资转往印度和东南亚,可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链根本接不住,成本高,供应慢,企业负担反而更重。 虽然美国曾短暂成了台湾的第一大出口地,但整体顺差仍倚赖大陆,要是大陆再调高关税或收紧关键材料出口,台湾的高科技产业恐怕要立刻失血,经济压力终将转化为政治风险,失业率一升,政府口号也就没人信了。 这种多重夹击下,大陆的军事动作显得更有分量,去年“联合利剑-2024A”军演,解放军战机、军舰环岛三天,雷达几乎被我们的信号占满,台湾的防御体系全线紧张。 今年的“海峡雷霆-2025A”规模更大,新服役的福建舰首次穿越海峡,空军、海军、火箭军齐上阵,模拟全域封锁,消息一出,台湾社会一片惶恐,媒体连日铺天盖地播报。 台民众心里清楚,这种演习如果再升级一步,就是真打。 就在外界猜测大陆会不会真的动手时,台湾军事专家谢寒冰的一句话点破了关键,他认为,大陆已经不再走“武统”或“和统”的老路,而是在实行一种新的策略——“逼统”。 这是一种不用开战的统一方式,用持续的压力让对方自己退缩,军事上的封锁演练是一环,经济制裁是一环,法律清单、舆论渗透也是环环相扣的手段。 “逼统”是一种长线的国家策略,它比武力便宜,比谈判更有结果,通过实打实的军事存在、经济杠杆和法律约束,逐步让对方认识到没有独立的现实空间。 当台湾的政治势力、经济命脉、社会认知都被压到一个临界点,统一就会自然发生,这种方式没有震耳欲聋的宣告,却有着最实际的力量。 参考信源:解放军报——东部战区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利剑-2024A”演习 台海网——洪秀柱请郑丽文喝苦咖啡有深意:准备过苦日子,压力会排山倒海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