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国人所料,中方刚把1200万吨美国大豆的订单递过去,美国就立马翻脸,通告全球要继续针对中国的301调查。 在美国处理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时,说不清却愈发明显的矛盾正在暴露。 美国农业刚刚接上来自中国的采购订单,还没等经济喘口气,美国贸易代表就立刻抡起“301调查”这把过时的武器。 这是美国长期使用的一套老思路,只不过现在越来越不灵了,所谓的301调查,本质是一场提前安排好的政治表演。 这种调查不是一天之内决定的,外界获得的信息显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早在10月24日就开始启动内部流程,相关文件、调查方向都已经准备好,换句话说,这早就计划好了。 公告发布时间也非常讲究,选择在中国宣布采购计划的48小时内公开,而且正好夹在中美元首会面前后这个敏感时期,这相当于把一个本应是正常的贸易动作,硬生生转变成一种政治筹码。 调查的理由,依旧是“知识产权问题”等,这些说法过去二十多年反复拿出来用,甚至连2024年就开始的海事调查内容,也被重新包装塞进这次公告里。 内容拼凑、逻辑缺失,更凸显它的真实目的不是改善贸易,而是制造压力,而这套武器在打向中国的同时,其反作用正沉重打在美国自己身上,尤其是农业领域。 要知道,中国每年购买的美国大豆,占美国出口总量的近一半,价值超过百亿美元,美国农村地区近年来不断抱怨卖不出去、亏损严重。 此前,中国一次性采购约1200万吨大豆,让芝加哥期货价格立刻走高,不少农民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刚经历了出口量暴跌60%、每英亩亏损200美元的惨淡季节。 就在这种希望刚刚出现的时候,301调查突然落地,这等于告诉农业州选民:市场不稳定,你的收入随时可能被政治绑架,这是美国内部最不愿看到的情况。 另外,美国还计划对中国船只征收每净吨最高140美元的高额费用,全球运输巨头马士基的CEO警告,这会直接拉高美国国内运输价格,港口装卸、卡车运输都会受影响,进而推升通胀。 权威机构也发出过明确提醒,美国全国商会和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曾表示,长期打压贸易会让美国经济损失1.6万亿美元,导致超过70万个岗位消失,这不是夸张,而是现实推演。 最后,美国似乎仍然对中国反制能力缺乏正确判断,这才是301调查越来越没威力的关键。 就在4月,美国发起海事调查,中国立刻反击,制裁依赖中国稀土的韩华海洋,韩华股价当天大跌8%,市场立刻恐慌,美国最终暂缓关税,这足以说明,中国现在不是只防御,而是懂得打痛点。 更重要的是,现在全球农产品供应格局不再像以前那样单一,以大豆为例,巴西对中国的出口预计超过1亿吨,足够弥补美国缺口,一旦中国转向,美国农民会立刻感受到订单减少的压力。 中国的反制手段很明确:可以随时暂停进口美国农产品、可以限制稀土出口、可以针对具体企业、可以调整采购来源,这些动作都会直击美国脆弱的经济环节。 美国这种“一边拿订单、一边挥大棒”的策略已经显得老套,它在经济上不划算,在外交上损害信誉,而在战略上低估我国的能力。 继续使用301调查,只会让美国自己承担更高代价,随着结构性变化不断积累,这种工具正在失去它原本的威胁力,变成一种旧时代的执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