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下,暗流涌动,美军连续坠机不仅是事故,更是一场战略隐喻。 10月26日下午,南海海域,美国“尼米兹”号航母在短短半小时内接连遭遇两起军机坠毁事故。一架MH-60R“海鹰”直升机和一架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先后从航母上起飞执行任务,却双双坠入南海。 事发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27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作出回应:“如果美方提出,中方愿意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向美方提供必要的协助。” 但他同时强调,美方军机是在南海开展军事演练时坠毁的,美方频繁派遣军舰军机到南海炫耀武力,是引发海上安全问题、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根源。 01 意外频发:美军南海坠机事件回顾 当地时间周日下午约2点45分,隶属美海军第73直升机海上打击中队的一架MH-60R“海鹰”直升机从“尼米兹”号航母起飞后坠入南海。 机上3人被救起。仅仅半小时后,下午3点15分,隶属美海军第22战斗攻击机中队的一架F/A-18F“超级大黄蜂”战机也从“尼米兹”号起飞执行任务时坠海。 两名飞行员弹射逃生,也被安全救出。美国太平洋舰队发布通报确认,所有相关人员均安全且情况稳定,但关于军机失事的具体地点,美军尚未披露。 这已不是美军机首次在南海发生事故。2022年1月24日,美国太平洋舰队一架F-35C战机在“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降落时发生事故,飞行员弹射逃生,事故造成包括飞行员在内7人受伤。 02 老骥难行:“尼米兹”号的状态与困境 “尼米兹”号核动力航母是美国海军的第二艘核动力航母,也是美国10艘尼米兹级航母的首舰。 按计划,该舰服役年限为50年,即将退休。军事专家宋忠平指出,尽管从外表看,该航母打击群威慑力很大,但航母本身技术状态已不尽如人意,搭载的装备也存在诸多问题。 宋忠平分析认为,两起军机坠海事件的发生,或将进一步加速“尼米兹”号退役节奏。 由于美军方并不打算对这艘航母进行升级改造,而是直接让它退役,以便为福特级航母腾出位置,因此美军可能会尽快展开协商,甚至提前安排“尼米兹”号退役。 03 多重诱因:专家解读事故背后原因 军事专家张军社表示,美国在南海一天内先后坠毁一架舰载战斗机和一架直升机并非偶然。 美军长期在南海、亚太及全球维持高强度战备状态,不断进行军事部署,以维持其霸权地位。 长期高压运作使美军兵力紧张、人员疲惫,事故发生风险随之上升。 张军社指出,此次军机坠海事故可能与操作疏忽或过度疲劳等因素有关。他补充说,美国政府停摆对美军士气造成打击。 “号称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竟发不出军饷,使美国官兵气愤且士气低落,在这种情况下也容易发生事故。” 宋忠平则指出,即使美国拥有11艘航空母舰,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也显得力不从心。 美军航母肩负着全球使命,工作强度极大,不仅要维护美军全球部署,还要完成针对某些国家的作战任务。 04 战略担忧:搜救背后的侦察隐患 中方愿意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背后,也存在战略层面的担忧。军事分析认为,美国可能借搜寻失事军机为借口,在南海进行水下精确侦察测绘。 战机坠入水中后姿态不同,破碎程度不一样,寻找黑匣子需要高精度声纳。 美国如果借此在相关海域展开侦察测绘,就能为潜艇在南海的各种活动提供物理支撑。 此前美国在南海的“康涅狄格”号曾撞海底流动沙丘导致破损。这表明美国在南海对于海底地形并不是完全掌握,特别是一些突变的地形、一些移动的地物。 所以美国可能借此在相关海域展开一系列以反潜行动、搜潜行动为核心的侦察形态。 05 区域态势:中方的行动与立场 在美军坠机事故发生后,中方明确表达了立场和态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的回应既展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也明确指出了事故的根源。 中方强调美方频繁派遣军舰军机到南海炫耀武力,是引发海上安全问题的根源。 与此同时,驻香港部队于10月27日,即美军坠机事故次日,采取紧急拉动演练方式,出动陆海空部队部分兵力,组织联合巡逻。 重点锤炼部队应急反应、快速筹划、紧急出动、联合行动、特情处置等方面作战能力。 这一行动虽然事先已规划,并严格遵守香港道路、航道和航空管理等方面法律规定,且事先通报了香港特区政府有关部门,但在时间上的巧合也引发了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