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太原1女婴因手臂残疾被抛弃,58岁拾荒妇人见其可怜,把她捡回家用面糊糊养大,女孩为了省车费,每天跑步5公里去上学,谁料,因此跑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4年夏天的清晨,太原火车站人来人往,一处不起眼的角落里传来微弱的婴儿啼哭声,一个被遗弃在旧纸箱里的女婴,左臂天生残疾,哭声淹没在喧嚣的人流中,58岁的拾荒老人高占仙路过这里,停下脚步,看着这个无助的小生命,没有多想,抱起纸箱,匆匆往家赶,刚到家门口,大雨倾盆而下,晚几分钟,这个婴儿或许就撑不过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 高占仙住在一间破旧的小屋里,靠捡废品维持生计,生活条件极为拮据,买不起奶粉,她用玉米面熬成糊糊喂养婴儿,家里没有多余的床铺,老人把孩子抱在怀里,靠体温帮她取暖,邻居们不理解,纷纷劝老人不要自讨苦吃,但她只是一边缝补孩子的衣服,一边把攒下的零钱换成口粮,这名女婴被取名高思恩,意为“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好”,从此,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开始了一段艰难却又温暖的生活。 高思恩五岁时,就开始帮着奶奶分拣废品、扫地、做饭,虽然左臂残疾,但孩子从不觉得自己与别人不同,生活条件虽然艰难,但老人从未让她挨过饿,也没有让她感受到被遗弃的孤独,到了上学的年纪,因为没有户口,入学成了一道大难题,高占仙拄着木棍,跑遍了街道办、教育局等十几个部门,终于争取到借读机会,交学费时,老人卖光了积攒半年的废品,换回一张入学通知书。 学校离家五公里,每天来回的公交车费对靠捡废品生活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省车费,高思恩决定每天跑步上学,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她都坚持跑完全程,鞋子磨破了,脚底起泡了,甚至有时候摔倒在路上,她也没有放弃,起初只是为了省钱,后来她发现自己跑步的速度比同龄人更快,学校的体育老师注意到了这个看似瘦弱的女孩,鼓励她参加训练。 进入田径队后,系统训练让她的能力有了飞跃,虽然身体残疾带来很多动作上的困难,但她总是用超出常人的努力弥补不足,每次摔倒,她都迅速站起来,继续完成训练,中考体育测试那天,她咬紧牙关冲向终点,拿下全班唯一的满分,这次成绩让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 高中时期,她开始代表太原市参加省级比赛,并在800米项目中夺得冠军,这一次的胜利让她获得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的资格证书,家里因此解决了户口问题,生活条件也得到了一定改善,拿到证书的那天,她看到家里终于接上了稳定的电,灯光点亮的瞬间,老人满脸的皱纹舒展开来。 虽然体育成绩斐然,但高思恩从未放松对学习的要求,每天放学后,她都会在路灯下写作业,直到夜深,冬天寒冷,她的手指冻得通红,但学习从未中断,2013年,她考入山西大学,成为家里第一个大学生,大学期间,她继续坚持田径训练,并多次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奖牌,与此同时,她还参加了各种公益活动,帮助更多像她一样的残疾人找到生活的希望。 2019年,她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拿下800米银牌,2025年,她又在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夺得800米金牌,14年的运动生涯里,她累计获得48枚奖牌,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她努力的肯定,也为她的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除了成绩,她还积极参与校园活动,担任学生会干部,帮助同学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研究生时期,她组建了“时代新人跑团”,带领团队在社会上开展公益活动,她的经历感动了无数人,也因此成为“时代新人说”活动中的优秀宣讲者,她的演讲让许多人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毕业后,她选择留在山西大学担任辅导员,与学生们朝夕相处,在学生眼中,她既是严格的老师,也是暖心的“思恩姐”,她不仅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和生活中的问题,还组建了“思恩工作室”,专门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经济支持。 每天下班后,她都会第一时间赶回家照顾年迈的奶奶,老人年近九十,行动不便,但高思恩始终坚持为她打水洗脚、读报纸,她常说,奶奶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没有奶奶的坚持,就没有今天的她。 在她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残疾学生得到了帮助,她为20多名学生申请了助学金,还帮助几名残疾孩子进入省级田径队,其中一人甚至在全国比赛中获得铜牌,如今,她正在筹备“逆光奔跑”公益计划,计划为残疾儿童设立运动奖学金,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孩子感受到生活的希望。 信息来源:新华网《24年,残疾的她一路奔跑,从弃婴到大学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