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国骗了?中国这两年造完航母发现不对味了,明明自己的无人机、空间武器、超高音速

淡墨江南 2025-11-04 16:04:03

被美国骗了?中国这两年造完航母发现不对味了,明明自己的无人机、空间武器、超高音速导弹,基本上都能打航母,那还要航母做什么? 现在聊海权,航母有点矛盾:中国这十几年从没有航母,到有了辽宁舰、山东舰,还在西太平洋常搞训练,福建舰也已经问世,可另一边东风-2D 这类反舰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越来越强,好像航母要过时了。 这就让人疑问:中国是不是在费力追一个已经没用的目标? 要弄清楚这个选择,得从战术攻防、国家战略、未来发展三个方向去分析,重点看航母给中国带来的实际价值到底是什么。 先看战术层面,航母不是等着被打的靶子,确实,航母体积大、造价高,现在有卫星和无人机构成的监视网,想藏起来很难,好像从以前的 “攻击方” 变成了 “被攻击方”,容易成为战争初期优先打的目标。 但不能只看这一面。航母本身是 “移动海上机场”,上面的舰载机能给整个舰队撑起空中保护,要真正控制一大片海域,光靠远程导弹打一次根本不够,必须有能一直待在那儿的空中力量,目前只有航母能做到这一点。 所以现代海战不是说 “导弹能打航母,航母就没用” 这么简单,要是只靠 “航母杀手” 这一种办法,战术选择会特别死板,别人也容易摸透你的套路。 成熟的军事大国,肯定会把远程精确打击和航母的前沿存在结合起来,这样在攻防里才能掌握更多主动权,再把眼光拉高到国家战略,航母的价值远不止打仗。 它不只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更是保护全球利益时实实在在的工具,一支航母编队往某片海域一靠,不用说话就是明确的政治信号,国家影响力一下就显出来了。 这种存在感,标志着一国海军从 “守着近海” 向 “保护远海” 转变,要成为全球性大国,这是必须有的底气,中国现在深度融入全球化,海外有很多商业航运线路,这些都是海上生命线,特别需要可靠的保护。 航母编队就能给远离本土的商船当 “贴身保镖”,这是任何远程武器都做不到的,而且航母还有导弹没有的 “软实力”,比如美国航母曾参与印尼海啸救援,做人道主义任务时能提升国家形象。 更深一层看,中国造航母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掌握现代海军的运作规律,为未来智能化海战打基础,造航母、运作航母战斗群,是补全现代海军体系能力的必经阶段,里面涉及指挥、后勤、舰机配合等很多复杂环节。 这就像 “练基本功”,只有亲自做过,才能真正懂其中的复杂,不会像苏联当年那样,被误导后在航母发展上走弯路。 要是随便信竞争对手说的 “航母过时了”,会很危险,美国就是例子,一边说航母成本高,一边还保持着11艘的规模。 中国的聪明之处,是不纠结 “造不造航母” 这种二选一的问题,练这个 “基本功”最终是为了向更高级的战争形态转型。 现在中国在无人僚机、隐身无人机、卫星网络上持续投入,都是在航母这个基础上搭建未来体系。 等一个国家既能造航母、又能反制航母,还能指挥无人化的未来舰队时,就从跟着别人的规则走,变成自己定规则了,到时候航母也不会是绝对核心,而是庞大智能体系里的一个战略支点。 说到底,航母对现在的中国,既是战术上的移动堡垒,也是战略上的国家名片,更是通向未来的发展基础,它的用处变了,但没过时,大国海军没有固定的路子,必须走自己的路。 中国的选择很清醒:不盲目跟着传统海权模式走,也不因为有了新技术就停下脚步,同时发展航母和反航母的尖端武器,这就是战略自信。 一件武器过不过时,最终看使用者的战略眼光和需求,真正的强大不是有某件终极武器,而是有能自己进化、多方配合的强大体系。

0 阅读:0
淡墨江南

淡墨江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