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俄乌大战,我们才彻底认清俄罗斯真面目!简单来说就是两句话:东方的命,西方的心。如果不是这两种互相矛盾,这场战争就打不起来,可俄罗斯的“西方心”,那就是刻在骨子里的…… 俄罗斯向来很想向欧洲靠拢,这种心思根深蒂固,早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彼得大帝就打算硬把俄罗斯拽进欧洲的圈子。 他还匿名去荷兰的船厂学造船技术,回国后就照着荷兰的样子,在涅瓦河口建了圣彼得堡,想把这地方当看向西方的窗口。 为了彻底向西方学习,他甚至强迫贵族剃掉大胡子、把长袍改短,这种渴望亲近西方的劲儿,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达到了巅峰。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常和叶卡捷琳娜二世书信往来,而她不仅出资买下狄德罗的3000册私人藏书、让其任图书馆长,还把冬宫打造成能媲美欧洲顶级博物馆的艺术场所。 可就算这么努力,俄罗斯想跟欧洲走近的心思,也没换来欧洲真心接纳,俄罗斯七成以上的国土在亚洲,经济也主要靠西伯利亚的油气和远东的矿产。 在欧洲人眼里,俄罗斯受过蒙古统治,还信东正教,文化上不够 “纯”,再加上国土面积太大,根本没法好好融入。 这种隔阂到现在还在,就算普京批评西方想拆分俄罗斯,俄罗斯国内照样办欧洲文化节、建西式金融中心,这种矛盾的做法正好说明俄罗斯在 “自己是谁” 这件事上,一直没搞明白。 俄罗斯不光想在文化上融入欧洲,还想有跟西方一样的现代化经济和军队,可它的这个目标是建立在一个很危险的依赖上,高端技术靠西方,国家赚钱主要靠卖自然资源。 以前它出口油气,占外贸总额的六成以上,可定价权一直不在自己手里,这种依赖在军事上更要命,它的军工看着厉害,其实有大问题。 先进的 T-90 坦克,火控系统的芯片是法国的,精准的导弹,也离不开美国的电路板,2022年西方全面制裁后,这个看着强大的军事机器很快就露了软肋。 西方不给零件,好多军事生产线都停了,到2025年5月,俄罗斯损失的坦克超过一万辆,经济上更惨,被踢出国际支付体系后,卢布汇率大跌,2023年能源收入比战前少了24%,GDP也降了近10%。 没办法,俄罗斯只能把能源打折卖给亚洲国家,不过这也让它开始往东方发展,而且势头还不错,2024年中俄贸易额突破了2400亿美元,俄罗斯还投了上万亿卢布开发远东。 这其实也说明,它的经济命脉本来就偏向东方,冷战结束后,俄罗斯还以为能顺顺利利融入西方大家庭,为了这个,它付出了不少诚意,叶利钦政府还正式申请加入北约,可没得到回应。 普京刚上台的时候,也走亲西方路线,美国 “9・11” 事件后,他第一个给美国总统打电话表示支持,还开放领空、跟美国共享情报。 俄罗斯还主动从东欧撤军,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它也没拦着,一次次想证明自己是西方的伙伴,可在西方眼里,这些举动都被当成了软弱,北约根本不管俄罗斯的诉求,反而加速东扩,成员国从16个增加到30个。 零四年北约将波罗的海三国拉进来,军队直接部署到俄罗斯边境;之后乌克兰有意加入北约,西方又以训练为名义派遣军队长期驻留乌克兰,此时俄罗斯感到自己最核心的地缘安全被威胁到了。 2021年底,俄罗斯向西方提交了安全保障协议草案,提出北约需停止东扩,这算是它最后的外交尝试,却依旧被干脆拒绝,至此,所有通往西方的道路全被堵死,俄罗斯想靠拢西方的心思也彻底冷了。 最后,当外交上的希望彻底破灭,生存空间被挤压到极致,俄罗斯只能选择打仗,这既是对西方围堵的激烈反抗,也是它内部矛盾闹到最厉害的必然结果。 现在俄罗斯被迫全面 “向东看”,既是现实逼的,也像是一次痛苦的身份重塑,付出这么大代价后,这个又想靠西方又有东方属性的国家,终于开始面对自己真正的 “东方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