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万安的手腕真不是一般的厉害,上午还在那跟郑丽文握手的通稿,下午就直接坐到郑丽文的对面,动作之快,力度之猛,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国民党主席选举期间,党内纷争不断,时任台北市长的蒋万安也被卷入其中,党内元老郝龙斌当时支持率不高,为扭转局面他想通过公开拜会的方式制造蒋万安支持自己的舆论,把蒋万安拉到自己这边。 这让蒋万安处境尴尬,如果默认会得罪另一位参选人郑丽文,以及郑丽文背后由退休军公教人员组成的 “黄复兴党部”,这是党内关键票仓,不能轻易得罪。 可要是直接拒绝郝龙斌又会被人说不给前辈面子,影响自己的政治格局,不过蒋万安没选择回避,而是用了一套分层次的应对办法,不仅化解了危机,还提升了自己的政治声望。 面对郝龙斌的舆论压力,蒋万安先从公开层面应对,他没私下解释,而是让办公室主动发布了自己和郑丽文握手的合照。 照片里两人姿态亲切,像 “战友” 一样,用这个公开画面对冲了郝龙斌营造的声势,一下子打乱了郝龙斌的计划,这张照片的拍摄场景很关键,当时正在开讨论 “老年福利” 的公务会议,还有民政局长等官员在场。 这样一来,这次会面就不会被解读成蒋万安 “站队”,而是正常的公务活动,既让郑丽文背后的 “黄复兴党部” 等基层力量感受到尊重。 同时也向党内所有派系释放了 “我会和每位参选人见面” 的中立态度,蒋万安借着这一表态,彻底摆脱了之前的被动局面。 解决完公开层面的问题,蒋万安又通过行动,向党内人士明确了自己的立场边界,当天下午和郝龙斌会面时,地点从上午开放的会客区换到了封闭的小会议室,这意味着沟通从公开场合转向了内部交流。 他的姿态也明显不一样,上午跟郑丽文见面是以 “站着握手” 的方式,透着平等感;下午见郝龙斌时,他先坐主位,等郝龙斌落座后,姿态里透着审视。 这个细节无声地表明上午的亲近是出于策略,下午的距离才是真实态度,为了体现绝对中立,他用完全一样的流程会见了另一位参选人罗智强,把这种有距离的尊重变成了标准做法,让人挑不出毛病。 蒋万安还有更关键的一步:主动跳出派系斗争的话题,他找了新北市长侯友宜等党内 “中生代” 官员,一起开跨县市工作会议,把讨论重点转移到修捷运、建保障房这些民生实事上。 这些都是他擅长的领域,能巩固自己 “务实做事” 的形象,会上他委婉提出 “未来国民党领头人得懂地方事务”。 这句话既暗指脱离基层很久的郝龙斌不适合,又没和郑丽文的改革诉求冲突,还符合中间选民对务实政治的期待,既和 “老派” 官员拉开了距离,又和潜在的政治盟友加强了联系。 蒋万安所有行动都围绕 “顺利连任台北市长” 这个核心目标,他清楚党内情况,知道要给老派官员留面子,对基层力量要尊重,对中间选民则要突出自己实干的特点。 这次应对看似变化快,其实是针对不同群体精准传递信号的结果,最终,蒋万安用 “公开场合的亲近姿态” 化解了眼前危机,用 “会面时的不同姿态” 明确了自己的立场边界,再用 “聚焦民生议题” 提升了自身的政治价值。 这一系列操作不仅让他走出困局,还强化了个人政治形象,收获的政治声望远超这次党主席选举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