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商人这 “坏” 名声,还真是彻底传得远近皆知了,义乌商家那波 “两千只右脚鞋” 的操作,乍一听像网上的段子,实则是常年跟印度商人打交道练出来的 “防坑妙招”,专门对付那些不讲规矩的套路。 要知道,义乌作为全球小商品集散中心,商家们见多识广,什么样的合作对象都遇过,但印度商人的一些操作,确实让不少商家吃过大亏。 就说这次订两千双鞋的事儿,按常理来说,定金付了,尾款该在发货前结清,或者约定好到货验收后及时付款,可印度商人偏要要求 “货到印度再结尾款”。 以前就有商家信了这套,货发到印度后,对方要么以 “质量不合格” 为由压价,要么干脆拖延尾款,甚至直接失联,最后商家钱货两空,维权都找不到门路。 印度商人之所以敢这么操作,就是摸准了跨境贸易维权难的痛点。 货物一旦运到印度,主动权就落到了买家手里,跨国打官司成本高、耗时长,大部分中小商家耗不起,最后只能吃哑巴亏。久而久之,一些印度商人就把这种 “先拿货后赖账” 的套路当成了常态,慢慢就攒下了 “坏” 名声。 而义乌商家这波反击,真是又聪明又解气。你想货到再付款? 行,我先给你发两千只右脚鞋,鞋子没法穿、卖不掉,你不结清尾款,就别想拿到左脚鞋。 这招既没违反合同约定(确实发了货),又捏住了对方的命脉 —— 没左脚鞋,这批货就是一堆废品,印度商人再想赖账都没辙,只能乖乖结清尾款。 这事儿也不是个例,不少跟印度商人打过交道的商家都有类似经历。 有的印度商人会在合同里埋陷阱,模糊质量标准; 有的会恶意压价,收到货后找各种借口砍价;还有的会批量下单,收到货后只付一部分货款,剩下的就拖着不结。这些不诚信的操作多了,“印度商人不靠谱” 的名声自然就传出去了。 不过话说回来,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印度商人,还是有不少守规矩、讲诚信的合作对象,但架不住个别商人的套路太多,让整个群体的名声都受了影响。 义乌商家的 “右脚鞋战术”,不是故意针对,而是被逼出来的自我保护 —— 你不跟我讲规矩,我就用更巧妙的方式守住自己的利益,既不撕破脸,又能让对方没法耍花招。 其实跨境贸易讲究的就是诚信二字,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印度商人要是总想着靠套路占便宜,只会让更多商家敬而远之,最后砸了自己的招牌。 而义乌商家这波操作,也给所有做跨境生意的人提了个醒: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付那些不讲规矩的套路,就得用这种 “不伤人但管用” 的妙招,既保护了自己,也给对方上了一课。 说到底,印度商人的 “坏” 名声,都是那些不诚信的操作慢慢攒起来的。 义乌商家的两千只右脚鞋,与其说是 “报复”,不如说是对不诚信行为的反击。 做生意要是没了诚信,再精明的套路也只能得意一时,长久下来迟早会被市场淘汰,这也是所有商人该记住的硬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