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逮捕陈正坤!”2020年,美国情报部门突然面向全球发布了一则紧急逮捕令,他们要逮捕的人物就是我们中国的陈正坤,那么这个中国人到底是哪里得罪了他们?为什么会遭受全球通缉? 联邦法院下了判决,陈正坤没一个罪名算数,FBI官网上那张悬赏25万美元的通缉令,这下彻底成了笑话,这事儿不只是一场官司胜诉,更把美国编的 “世纪技术大盗” 说辞,当众戳穿了。 之前美国说陈正坤偷了价值87.5亿美元的技术,结果到了法庭上,检方拿不出任何有效证据,指控全没了,大家难免好奇,美国这把想卡中国芯片脖子的 “法律刀子”,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又为啥刚挥出去就断了? 要搞懂这事儿得先看陈正坤这个人,美国司法部选他当目标,不是随便挑的,他的经历太适合扣 “技术叛徒” 的帽子了,他家里是书香门第,从小就喜欢拆电子玩意儿,比如偷偷拆家里的收音机。 之后他考上台湾清华,之后更去美国进修,伯克利是出了名的全球顶尖学校,他彻头彻尾是美国科技体系培养出来的 “好学生”。 毕业后就入职英特尔,他弄出来的芯片大大增加了笔记本电脑的续航时间,他不只是懂技术,连美国科技行业的规矩都摸得很透,明白行业里的各种讲究。 可作为华裔工程师,他总遇到那层看不见的 “天花板”,在伯克利读博时,导师的一个项目因为碰了美国企业的专利,没法继续,他第一次尝到技术垄断的滋味。 到了英特尔,美国同事说中国技术不行的轻蔑话,更让他心里不是滋味,真正让他打破垄断的是2002年,他辞职回台湾加入瑞晶电子,带团队攻克了芯片散热和功耗的难题,还一举打破了美日维持二十年的技术垄断。 这一下,他证明自己能把理论变成能改变市场的产品,后来瑞晶被美国美光收购,陈正坤成了美光台湾区的高管,但他想让中国本土用上32纳米技术的想法被总部驳回了,甚至以 “保密” 为由,不让他碰核心数据。 2016年他干脆离开美光,带核心团队去了福建晋华当总经理,晋华是 “中国制造2025” 里的关键项目,目标就是打破三星、海力士和美光的垄断。 一个顶尖人才的选择撞上了中国的战略计划,在美国眼里他的威胁瞬间拉满了,美国对付晋华,不只是打官司,而是用了法律、舆论、行政三招一起打压,想让晋华不光活不下去,名声也烂掉。 先拿法律开刀:一七年的时候陈正坤等人直接被起诉,这事儿顶多算小打小闹,第二年美国司法部直接出手,把事件升格为刑事案件,指控他是 “经济间谍”,把原本的商业纠纷往国家安全上靠。 再搞舆论:FBI在网上贴满通缉令,悬赏二十五万美元,把他说成大盗,法院还没判他和晋华就先被钉在 “耻辱柱” 上了。 最狠的是行政手段:美国商务部把晋华列进 “实体清单”,所有美国企业不能给晋华供货、提供技术,美国设备商的人连夜从晋华生产线撤走,荷兰ASML的光刻机也停了服务。 合作伙伴联华电子也不敢合作了,关键零件彻底断了,这套组合拳就是想:用官司搞臭你,用舆论孤立你,用断供饿死你,结果投资几百亿的晋华,一下子就停摆了。 可这场围猎的底子太脆了,全靠 “商业秘密” 这个说法撑着,但等大家发现,所谓的 “秘密” 根本不是秘密,整个指控就塌了,法庭上,检方说陈正坤偷了美光的 “核心机密”。 辩方没多争,只拿出一篇1988年《电子学报》的论文,全场都惊了:这篇论文的作者就是陈正坤,发表时他还在台湾清华大学读本科,比进美光早几十年,论文里说的技术原理,正好是美光说被偷的 “机密” 核心。 法律逻辑在这儿彻底崩了:早就在学术期刊上公开、专利期都过了的技术,怎么会是某家公司的 “商业秘密”? 最后法官说:检方没任何证据,不是证据不够,是指控根本不成立,后来FBI悄悄删了通缉令,美光2023年也主动撤诉了,有意思的是,之前晋华告美光专利侵权,还赢了1.96亿元。 美国本来想 “杀一儆百”毁掉陈正坤和晋华,吓住敢挑战它科技霸权的人,结果非但没成,反而逼得晋华更努力搞自主研发。 晋华把设备里美国技术的占比,从70%降到了12%,还攻关更先进的25纳米工艺,良率从60%提到90%,2021年自主研发的25纳米存储芯片成了,2022年就量产了。 现在陈正坤还在晋江的实验室里搞研发,那场想打垮他的风暴,没折断他的腰,美国想靠封锁困住晋华,反而逼得他们自己搞技术、建体系,最后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