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员为何少见“海归”?这背后藏着我们都不知道的真相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咱

一路孤城 2025-11-01 09:53:06

中国航天员为何少见“海归”?这背后藏着我们都不知道的真相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咱们国家现役航天员里,想找几位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格外难。 翟志刚、聂海胜、王亚平这些熟悉的名字,成长轨迹惊人相似 从学业深造到航天训练,再到王亚平筹备太空授课的专业打磨,全程都在国内体系完成。这看似偶然,实则是中国航天几十年攒下的“硬底气”。 首先是选拔源头的闭环逻辑。早期航天员多从空军飞行员中挑选,而飞行员培养本就是“国内专属”:从空军航空大学入学到部队实操,每一步都有严格国内标准,无需依赖海外。即便近年新增载荷专家岗位,像有海外博士后经历的桂海潮,也得先过国内“硬核考核” 把身体过载耐受从6G练到8G,过不了这关,再强海外学历也没用。 更关键的是自主培养体系的实力。航天工程大学从“两弹一星”时期起步,40多年不仅送出第一代航天员,还培养大批总师,其“航天科学、宇航推进、航天信息”三大“铁三角”学科群,完全能撑起高端人才培养。这就像北斗系统100%国产化,核心人才也得自己“造”。 依赖海外培养,核心标准和技术细节恐难把控。这种“本土养成”,正是中国航天硬实力的最好证明。 你觉得这种“自己造血”模式,在如今的芯片领域能加速突破吗?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一路孤城

一路孤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