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一女子发现上初三的女儿寝食难安,不太愿意上学,而且她频繁问家里要钱,后来了解才得知,原来女儿被同学殴打13次,女子马上报警,但警方回应:因为涉事学生未满16岁,居然没有被拘留,而女子不甘心,找学校讨要说法,没想到学校的态度更让人愤怒。 信息来源:大风新闻 这事儿得从6月初说起。 王女士平时和别人家长一样,关心孩子成绩。 6月10日前后,她发现小郝整天愣愣的,饭也吃不下,晚上又睡不着,白天不愿去学校。 家里几十块、几百块零零散散就给高某了,前前后后一共要了十几次钱,最多一次要600元。 小郝说不清理由,只是哆哆嗦嗦地想赶紧把钱给对方。 小姨实在看不过眼,6月20日一早跑到学校。 底下同学一句“她被高某打怕了”,这才点醒了他们。 小郝哭着说:“不给钱就打我,还把我头发往墙上撞,扇耳光、拳打脚踢……” 6月22日,民警带着王女士调看了6月20日的监控。 视频里,小郝当着班里人面,安慰因为中考失利伤心的高某,却被高某连扇两记耳光。 更可怕的是,不只是教室,学校走廊、楼梯口都能看见高某的身影,一次次赶上小郝,一把掐脖子,一把薅头发,推搡、撞墙,至少13次。 可怜孩子一次都没反抗。 事后,王女士又去学校要其他时段的监控,但被校方以“学生隐私”为由婉拒。 她只好报警,6月28日,警方调取完整视频,确认了5月7日至6月20日的13次殴打事实。 可法律有个硬伤:高某没满16岁,按照规定无需执行拘留。 7月22日,公安局正式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判高某拘留15日、罚款1000元,但“拘留不执行”;对方家长还提过5万元和解,王女士一家断然拒绝。 校方内部也有问责:校长被诫勉谈话,副校长和班主任被警告处分,还取消评优、调离岗位、参加师德培训。 但学校至今不认是校园欺凌,说俩孩子关系挺好,经常一起玩,顶多是“闹矛盾”。 可这一连串的打击让小郝身心崩溃,先是急性应激反应,后来精神科给出“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确诊。 孩子不得不放弃中考,回家休学,天天打针吃药,医生说要长期治疗。 一个月13次暴力,一个不敢反抗的孩子,一纸“不执行”的拘留,还有冷漠推脱的校方,背后是法律空子和管理漏洞。 希望这件事给大家提个醒:校园不是法外之地,别让无辜的孩子继续受伤。 平时家长要多关心孩子,多点沟通谈谈心,如果有人欺负了孩子要及时告诉家长,不要忍气吞声,否则助长了对方得寸进尺。 最后,也希望未成年保护法越来越完善,不能让一个孩子成为被殴打的对象,也不能让坏孩子钻法律的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