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蒸汽弹射器公司成中企,五角大楼这回麻烦了:航母数量将崩盘! 10月28日,特

未央秘史 2025-10-29 21:50:59

美蒸汽弹射器公司成中企,五角大楼这回麻烦了:航母数量将崩盘! 10月28日,特朗普在驻日美军横须贺基地的华盛顿号航母上高声宣布要叫停电磁弹射项目、让航母全部改回蒸汽弹射时,恐怕没多少人意识到,这番表态更像一场无奈的嘴硬。 因为此时美国早已失去了大规模生产蒸汽弹射器的能力,曾经垄断这项技术的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公司(BW)军工部门,早已宣告破产清算,只留下一堆被拍卖的设备和遣散的技术工人。 这家创立于1867年的老牌企业,曾是美国海军的骄傲,世界上第一台蒸汽锅炉就出自它之手,后来更是成为全球唯一的航母蒸汽弹射器制造商。 从尼米兹级航母的40条C-13型弹射器,到小鹰级、企业级的20条,再到出口给法国戴高乐号的2条,全球现役的62条蒸汽弹射器全是它的手笔,巅峰时期仅凭这一项业务就创造了工业史上的小奇迹。 但成也订单,败也订单,自最后一艘尼米兹级航母布什号2003年开工后,美国海军为了押注电磁弹射技术,整整二十年没给BW公司下达过新的蒸汽弹射器订单。 美国企业向来利益至上,没有持续的订单支撑,庞大的人力成本和设备折旧根本扛不住,BW公司曾试图通过升级现有弹射器、游说出售小鹰号航母续命,但最终都没能成功,只能将军工部门剥离出来破产清算,自此美国蒸汽弹射器的生产线彻底荒废,技术传承也跟着断了档。 更让五角大楼头疼的是,他们寄予厚望的电磁弹射器根本不靠谱,作为福特级航母的核心装备,这套系统从研发到应用一路坎坷,单套成本高达7.8亿美元,是蒸汽弹射器的3.2倍,研发投入更是达到23亿美元,却始终没能解决可靠性问题。 福特号2017年服役至今五年,连一次正常的战斗值班都没完成,2022年与杜鲁门号联合演练时,电子功率控制系统突然故障,导致整整5天无法弹射任何飞机。 更致命的是,这套系统没有设计独立供电系统,一旦遇到潮湿或电压波动就会宕机,维修一次需要断电排查一个半小时,在实战中这无疑是致命缺陷。 五角大楼2024年的报告显示,即便经过多年调试,福特号的电磁弹射器、先进拦阻装置和弹药升降机依然故障频发。 受此影响,福特级二号舰肯尼迪号原定2024年交付,如今已推迟到2027年3月,三号舰企业号开工8年舰体进度仅40%,服役时间推到了2030年,四号舰米勒号更是要等到2032年才能交付。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航母的更新换代已陷入断档危机,尼米兹号航母将于2026年退役,而接替它的肯尼迪号要到2027年才交付,这意味着美国海军现役航母数量将从11艘降到10艘,后续还会因为企业号、米勒号的延迟交付出现多次“空窗期”。 要知道美国海军曾估算,维持全球部署至少需要12艘航母,如今数量不足加上现役尼米兹级半数已到服役中后期,维修保养压力陡增,近年来多次出现“全球无航母可立即部署”的窘境,2018年的空窗期更是长达22天。 更尴尬的是,西方国家里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接手蒸汽弹射器的量产,英国早年的BS4型蒸汽弹射器还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技术,最大弹射重量仅18吨,放在现在早已过时,根本满足不了现代航母的需求。 就在美国陷入“蒸汽造不了、电磁用不了”的两难时,地球另一端的中国却在相关领域稳步前进。 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早在2018年就完成了股权回购,正式转为国有企业,2020年又借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将生产基地从北京石景山迁至曹妃甸,投资9.6亿元建成了占地303亩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这家公司如今的年核心制造能力达到8000MW电站锅炉核心部件,已为国内27个省市和国外十多个国家提供了200余台300MW以上电站锅炉,累计容量超1亿千瓦,在高温高压锅炉制造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产能储备,早已今非昔比。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弹射技术上实现了弯道超车,福建舰2022年6月下水后,仅用不到两年就开始海试,2025年3月已实现歼-15T、歼-35、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全状态电磁弹射起降,而这背后正是中国在相关动力系统、精密制造领域长期积累的成果。 美国曾经凭借技术垄断,让全世界都依赖它的蒸汽弹射器,如今却因为战略误判和产业空心化,亲手断送了自己的生产线。 而中国始终坚持脚踏实地的技术积累,既吸收了国外先进经验,又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如今不仅在电磁弹射领域实现了赶超,还手握全球为数不多的蒸汽弹射相关制造能力。 现在特朗普想要让航母改回蒸汽弹射,却发现只能求助于曾经被他们轻视的中国企业,这种反转颇具讽刺意味。 美国航母数量的“崩盘”看似是装备制造的问题,实则是其军工体系失衡、产业空心化和战略决策失误的集中体现,当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无法支撑其全球霸权野心时,这样的困境或许只是开始。

0 阅读:146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