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这一波又稳了!安世中国已正式向欧洲客户发出通知,宣布恢复芯片供应,不过此次供

凡之谈世界 2025-10-29 16:22:00

中方这一波又稳了!安世中国已正式向欧洲客户发出通知,宣布恢复芯片供应,不过此次供货重启附带三项关键调整:一是需与安世中国重新签署专属供应协议;二是所有交易将统一采用人民币结算;三是因国内市场订单需求激增需优先保障,对欧出货量及交货周期将做出动态调整。 早前荷兰那边还想玩手段,借着由头把安世在当地的总部股权给拿了去,琢磨着把这家中国掌控的车规级芯片巨头攥在手里当傀儡。 可他们显然没搞明白,安世真正的根基在哪儿 —— 全球八成的产能都扎在中国,核心技术和生产命脉从来没离开过中方的掌控。 所谓的 “控股” 不过是拿了个空壳子。这波重启供货算是给他们上了一课,主动权从来都不是靠抢股权能拿到的。 恢复供应可不是回到以前的老样子,第一步就得把规矩重新立起来。欧洲客户想拿货?先得跟安世中国重新签专属的供应协议。这协议可不是走个过场,条款细节都得按中方的标准来,等于直接把合作的主导权攥回了手里。 以前可能还能凭着老关系含糊过去,现在不行了,每一笔合作都得明明白白按新规矩来,荷兰早前那点小算盘算是彻底落空了。 协议的事敲定了,钱的规矩也得改。所有交易都得用人民币结算,这可不是随便换个付款方式那么简单。 以前全球芯片贸易大多围着美元、欧元转,西方企业早习惯了用自己的货币主导交易,现在安世中国一锤定音,等于硬生生把货币话语权抢了过来。 欧洲车企就算不适应也没辙,毕竟安世的芯片在车规级领域太关键了,二极管、晶体管这些基础元器件全球都抢着要,他们的生产线离了这些芯片根本转不动,库存撑不了几周就得停摆。想开工就得乖乖兑换人民币,以前的货币惯性在现实面前根本顶不住。 更关键的是供货节奏的调整。国内市场的订单需求涨得厉害,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这些行业都等着芯片用,优先保障自家供应是理所应当的。 对欧洲的出货量多还是少,交货快还是慢,得看国内这边的需求情况来调,不是他们想要多少就能立马给多少。 这一下就把供应的主导权牢牢抓在了手里,再也不是以前那种被动跟着别人节奏走的状态。欧洲客户就算催得急也没用,毕竟中方得先顾着自家产业链的稳定,这才是实打实的根基。 其实这波操作的底气早摆在那儿了。安世在车规级芯片市场的地位摆着,全球车企想找替代供应商没那么容易,车规级芯片的认证流程复杂得很,新供应商最少得花几个月才能跟上,短期内根本补不上缺口。 荷兰那边抢了股权之后,本以为能卡住供应,结果反倒是欧洲车企先慌了神,生产线停一天就是大笔损失,只能反过来求着恢复供应。 人民币结算这一招更显门道,不光是换个币种那么简单。这等于在关键供应链上立了个 “人民币锚点”,国内企业采购芯片时不用再承担汇率波动的风险,成本核算稳了,经营预期也更踏实。 而且这也让西方的金融制裁手段没了着力点,以前总想着用货币霸权施压,现在中方直接换了游戏规则,他们那套老办法自然就失灵了。 荷兰早前那波抢股权的操作,现在看更像个笑话。本以为拿了总部股权就能当 “主人”,结果连芯片供应的规矩都没法左右。 安世中国这波调整一出来,等于直接告诉他们,想把中国企业当 “提线木偶” 根本不现实,真正的话语权永远掌握在有产能、有技术的一方手里。 欧洲客户现在也只能认账,毕竟生意还得做,生产线不能停。重新签协议、用人民币付款、等着动态调整供货,就算有不情愿也得忍着。这可不是中方故意刁难,毕竟是荷兰先破坏了合作规矩,现在按新规矩来合情合理。 说到底,中方这波之所以稳,还是因为手里有硬家伙。产能在自己这儿,技术在自己这儿,市场需求也在自己这儿,自然有底气定规矩。 以前总有人觉得西方掌握产业链话语权,现在安世这事儿算是明明白白展示了,中国企业早就不是被动听话的角色了。 想合作可以,但得按中方的规矩来,毕竟主动权已经换到了我们手里。这波操作既没激化矛盾,又稳稳拿回了主导权,确实够漂亮。 参考资料:新浪财经《传安世中国已恢复国内供货》

0 阅读:85

猜你喜欢

凡之谈世界

凡之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