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李斌是“嘴硬”,但是他拿着话筒掷地有声:“我们肯定拿到了决赛资格!” 网友调侃他怕不是揣着梁静茹的勇气上台的,但仔细扒完蔚来的家底才懂,这哪是靠勇气,分明是千亿研发砸出来的底气! 要知道新能源圈的“决赛圈”可不是随便进的,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企综合实力排行榜上,蔚来能冲到第六,跟比亚迪、特斯拉这些巨头并肩,靠的绝不是嘴炮。李斌敢拍胸脯,核心是那每年超100亿的研发投入,十一年砸了上千亿,硬生生堆出3248项专利,这数字背后全是真金白银的硬实力。 这些专利可不是摆着看的“纸老虎”,全是戳中用户痛点的硬核技术。比如让老车主直呼“真香”的换电技术,从第一代到现在迭代了四次,专利占了近400项,现在换块电池比加油还快,3分钟满血复活,全国超2000座换电站连成片,这补能网络对手想抄都抄不来。还有刚装车的150kWh固态电池,续航直接破1000公里,这技术壁垒就是靠每年几十亿的研发投入啃下来的。 更狠的是智能驾驶领域,NAD 2.0系统背后藏着600多项专利,现在事故率比去年降了15%,高配车型还能支持L4级自动驾驶,高速上连变道超车都不用自己动手。之前总有人说蔚来“卖服务多于卖车”,但现在3248项专利摆在这,谁还敢说它没技术? 不过话说回来,决赛圈的日子可不好过。前有比亚迪8月狂卖31.63万辆,销量是蔚来的好几倍;后有小米、鸿蒙智行这些新势力紧追不舍,个个都在拼性价比。而且蔚来还没实现盈利,二季度每月烧钱16亿多,现金储备也就够撑一年多,李斌的“决赛宣言”更像一场背水一战的动员。 但好在多品牌战略开始见效了,乐道L90两个月交付超2万台,萤火虫品牌也稳住了入门市场,9月整体交付突破3.4万台,比上半年翻了近一倍。要是能完成四季度15万辆的目标,毛利率冲到17%的生死线,那这决赛资格就算坐稳了。 有人说李斌是“嘴硬”,毕竟亏损摆在那;也有人觉得这才是中国高端品牌该有的坚持,不跟风打价格战,死磕底层技术。其实新能源市场的决赛,从来不是比谁卖得便宜,而是比谁能把技术转化成用户需要的体验。蔚来的换电、固态电池,恰恰踩中了很多人对续航和补能的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