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真的憋不住“破防了”!他无奈表示:“现在全中国几乎所有的造车

不吃药的五块 2025-10-29 10:57:53

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真的憋不住“破防了”!他无奈表示:“现在全中国几乎所有的造车新势力都在挖吉利的人才,所以他们造车的人才宝库在吉利这儿,都是从吉利挖过去的,没有吉利培养这么多人才,他们是造不出车的”。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的言论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他直接指出,如果没有吉利在培养和积累的庞大技术团队,新兴汽车企业根本无法造出车。 特别是当原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被小米挖走,并带走了超过100人的核心技术团队时,这一事件反映了吉利在人才上的巨大投入和付出,也揭示了中国汽车产业在快速发展下,产生的人才流失现象。 在这些“新势力”之前,吉利的成功并非偶然,李书福早期提出的全球化投资战略,体现了他对汽车制造产业规律的深刻理解。 他坚信,只有通过全球范围的学习和投资,才能真正掌握汽车制造的核心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 李书福选择投资奔驰、沃尔沃等世界知名的汽车公司,目的是学习他们在汽车设计、制造和安全方面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尤其是在如何将先进的安全技术,融入到豪华车型中。 在这些收购中,吉利不仅仅是以资本为驱动,更是通过深入参与和系统学习这些企业的核心技术,对吉利后续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提升至关重要。 这一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吉利的“内功”积累,来自于三十年的持续努力,他们不仅投入了数百亿资金,还通过开办七所高校和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系统地培养了大量人才。 这些高校的毕业生中,有超过八成最终选择留在中国的汽车产业,成为了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例如,湘潭理工学院与吉利的合作,成功培养了一批技术过硬的员工,他们不仅为吉利生产线提供了技术支持,还在实际生产中创造了“76天生产20万辆星愿车”的纪录。 这套人才培养体系的成功,正是吉利能够在面对人才流失时,依然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虽然吉利的核心团队被一再挖走,但凭借着强大的研发投入和深厚的技术积累,吉利依然能够保持汽车产业的领先地位。 例如,吉利凭借十多年的超2千亿研发投入和2.4万件专利,推出了销量突破40万的星愿车型,足以证明其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但是,吉利在人才外溢问题上的无奈,也体现了当前汽车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主义”与“机会主义”之间的冲突。 吉利的商业模式,通过持续投入和系统培养,打造了一个人才的“内循环”生态,这为其自身发展提供了保障,无意中为整个行业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 而威马等新兴汽车公司,则采取了“快速吸收人才”这一捷径,依赖从其他公司挖来的技术团队来实现快速发展,真应了那句顺便不如顺手快。 这种做法的后果非常严重,威马汽车在经历了知识产权争议后,最终因负债沉重而宣布破产,这一事件不仅警示了汽车行业,也让李书福对当前市场浮躁的态度更加忧虑。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吉利的成功,也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整体跃升提供了人才支持,虽然短期内,依靠人才外流和资源整合,可能会让一些公司获得竞争优势。 从长远角度来看,真正的行业突破,不仅仅依赖于外部资源和短期的技术积累,而是要建立起自己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体系。 对于新兴汽车公司来说,关键在于何时能够开始独立培养,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团队,摒弃依赖外部人才的做法,走向自主创新的道路。 这一过程可能会更加艰难,但只有通过建立起自己的“人才森林”,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源:和讯网、界面新闻

0 阅读:42

评论列表

用户53xxx33

用户53xxx33

3
2025-10-29 11:48

[doge][doge][doge]

不吃药的五块

不吃药的五块

旧曲重听记忆闪帧